第119章 甚至夜夜笙歌亦无妨

不是吧!你爹在我这儿越来越放肆了,恨不得吃光拿尽才满意。

 

怎么轮到你,立了功反而如此拘谨?

 

胡仁彬确实紧张,他这是第一次独自面圣,而且以往即便见到朱元璋,他也只需在一旁默默无闻即可。

 

如今,他才是真正的主角。

 

开国皇帝洪武帝的威严,像胡仁彬这样的小人物能承受得起吗?

 

他若不紧张才奇怪。

 

不过,胡仁彬的到来虽还未开口,朱元璋已一眼看透了他的意图。

 

谁会不明白呢?

 

胡惟庸虽未亲自出面,但他早已通过间接方式向朱元璋传达了意思。

 

‘我把儿子安排了个实在的功劳,您一向喜欢这种功劳,咱们是亲家,您看着办吧。

 



 

意思大致如此。

 

这类表态,朱元璋往年见过不少。

 

甚至他清楚,能送到他这里来的只是少数。

 

毕竟,什么样的功劳值得皇帝来评判呢?

 

胡大老爷显然是走捷径了。

 

但这条捷径让朱元璋颇为满意。

 

这个功劳他非常喜欢。

 

这种实实在在的功劳,朱元璋怎能不高兴?

 

加上他们是老兄弟、亲家,而且胡仁彬确实立了功,朱元璋难得地表现出亲近。

 

“你叫仁彬?”朱元璋问。

 

胡仁彬闻言立刻回应:“回陛下,草民名叫胡仁彬。

 



 

朱元璋点了点头,温和地问道:

 

“你父亲几乎亲手将这个功劳交给你,我们大致明白他的意思了。

 



 

“我和你父亲是老兄弟,现在又是儿女亲家,你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

 



 

“那么,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或者,你直接告诉我想要什么职位,我会看你父亲、妹妹和这份功劳的分上,破个例!”

 

朱元璋说话很亲切,仿佛只要胡仁彬开口,明天就能当个大官似的。

 

但实际上,最了解朱元璋的朱标和宋利清楚得很。

 

这哪里是什么亲切,分明是要算计人。

 

确切地说,不是直接算计,而是试探一下底细。

 

要是胡仁彬一开口就要个肥差,朱元璋也不会拒绝,真会给他。

 

毕竟,朱元璋向来信守承诺,他说过的话可不是随便说说。

 

如果胡仁彬选了肥差,那给也就给了。

 

不过,这辈子到此为止了!

 

说不定哪天出点事,还能落个不死不活的下场。

 

当然,如果胡仁彬选的是实在做事的职位呢?

 

那就简单了!

 

就凭这想法,只要踏实干上几年,在朱标继位后,必定成为重要助手。

 

朱元璋父子此刻都在暗暗观察,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其实全都盯着胡仁彬。

 

尤其是朱标,对这位大舅哥印象不错。

 

要是大舅哥能顺利过关,他以后也不介意让他在朝廷里占一席之地。

 

毕竟,不都是为他们朱家效力吗?

 

问题是,胡仁彬是谁?

 

那是被胡大老爷用藤条“教育”了大半年,性格都被磨出来的试验品啊。

 

所以,朱元璋刚开口,胡仁彬几乎没有迟疑地,带着几分羞涩却十分坚定地做出了选择。

 

应天府下属上元县县尉!

 

说得体面点,也是上元县县城里的三号人物,仅次于县令和县丞。

 

走在上元县的大街上,所有人都得毕恭毕敬喊他一声胡县尉。

 

然而,他这个选择一出来,朱元璋和朱标都傻眼了!

 

胡仁彬最终选择了这样一个小职位,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

 

即便没有今日的功劳,仅凭胡大老爷的面子,给他谋个县尉的位置不过是进宫说句话的事情。

 

胡大老爷确实有这样的能力,连朱元璋都会给这个面子,因为这样的职位已经小到不能再算作官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