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会试在即(第3页)

 

经过一番思考后,解缙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道:

 

“我怎么会轻易放弃?”

 

“你们都知道我的,我需要学的东西都学了。

 



 

“虽然谈不上饱读诗书,但记忆超群我还是做得到的。

 



 

“可一路考下来,我发现就算是知识丰富也没用。

 



 

“胡大人的题目一出,还是要靠临场发挥。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现场绞尽脑汁,何必提前让自己那么累?”

 

“不如趁机放松一下,轻松上阵,成败就看临场发挥了。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特别是那些本来就有信心参加会试的人。

 

对啊!

 

我们瞎操心什么。

 

我怎么可能会猜中胡大老爷出的题目?他出的题目哪次不是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入手,让人在考场上抓耳挠腮?

 

正如解缙所说,到时候学与不学都要绞尽脑汁,现在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谁会真的觉得那些咬文嚼字又枯燥的东西有趣?

 

不过,尽管读书的能力不如解大绅,但要是连放松的乐趣都比不上他,那可真是丢了我们这些应天府公子哥的脸面。

 

于是,一场比解大绅之前更疯狂的享乐浪潮席卷了应天府的学子群体。

 

消息传开后,应天府各处酒楼、青楼和食肆的老板们欣喜若狂。

 

如果他们知道事情原委,肯定恨不得亲自跑到解大绅面前磕头谢恩。

 

毕竟,这就是神童的见识,太厉害了!

 

一夜之间,应天府的风气发生了变化。

 

今年准备应试的学子见面时,不再问读了什么书,而是讨论今天去了哪家酒楼潇洒,或者在哪里寻找“雅趣”。

 

原本平静的士林,现在比那些纨绔子弟还要热闹。

 

难怪有人说,学好很难,学坏却很容易。

 

看看吧,这些学子彻底接受了解大绅的说法后,简直像是脱缰的野马。

 

无论哪家酒楼,只要稍有名气的学子进去,立刻就会有人围上来打招呼。

 

毕竟,认识的人太多了。

 

同样的,在任何一家青楼,晚上过去说不定就能遇到同窗或师兄弟。

 

大家不都是来放松的吗?

 

那就别要求太苛刻了。

 

不得不说,放松下来确实很痛快,只是花费了些钱财。

 

参加会试的人家,哪个不是有些背景?就算是所谓的寒门,在达到这个水平时,也不会缺少支持者。

 

对他们而言,花点钱享受一下生活,并非难事。

 

随着文人圈子的风气日益兴盛,被邀请的人也越来越多,解缙之前说的话逐渐流传开来。

 

不经意间,这句话传到了正在看稿的《大明周报》编辑方孝儒耳中。

 

作为解缙的好友,方孝儒早已知晓并见过两次解缙的放纵行为。

 

当他听到这生动描述的“解缙语录”时,也感到头皮发麻。

 

天啊,解大绅难道真打算放弃在文人圈子里的发展了吗?

 

无意间得罪了多少前辈和大师啊。

 

要知道,这些人还指望这次考试成功为师门增光呢。

 

结果呢,解缙的话让原本认真学习的学子都跑去玩乐了。

 

到时候若出了问题,岂不是全怪解缙?

 

方孝儒一想到这个后果就头疼。

 

不过,转念一想,解缙的话好像也有道理。

 

现在他知道,“陈近南”陈兄其实是那位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出题官胡大人。

 

即便两人认了兄弟,他依然觉得胡大人的题目根本不是为普通考生设计的。

 

那些考题更像是用来折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