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解缙快要崩溃了(第2页)

 胡大老爷听了这话,倒没惊慌。 

 这事其实很简单。 

 一般来说,殿试题目皇帝都会和不少大臣商量。 

 所以这并不算犯忌。 

 想到这里,胡大老爷正准备说话时,突然心中一动,笑着说道:“陛下,我忽然想到个主意,虽然不知道行不行,但挺有趣的!” 

 朱元璋一听就笑了,指着胡惟庸笑道:“你这家伙又想出什么歪招折腾士子了吧?你的促狭脾气能不能改改?算了,你说说看吧,咱们先听听!” 

 胡大老爷被朱元璋这样说,也没觉得过分,嘿嘿一笑后,朗声说道:“陛下,我们刚才不是在讨论禁海的事吗?不如就拿禁海的利弊做题目,让士子们分析利弊、畅所欲言如何?” 

 “如果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不仅能展现他们的能力,还能看出他们的品性。*k?u?x*i-n?g~y!y¨.·c\o+m^ 

 ” 

 “但如果只是空洞的华丽辞藻,满篇歌功颂德、溜须拍马,这种人尽早淘汰。 

 ” 

 “当然,如果连自己的想法都提不出,只会随波逐流或者照搬经史典籍,这样的人也不合适。 

 ”

 “毕竟,这些人将来是要当官的!” 

 “于大明朝而言,阿谀奉承之人日后可能难以驾驭;人云亦云者更是误国的庸才。 

 ” 

 “唯有那些能提出真知灼见、务实肯干之人,才是陛下需要的人才啊!”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找胡大老爷来是对的。 

 这件事确实很有道理。 

 至少在朱元璋看来,既能了解别人对禁海的看法。 

 胡大老爷堪称兼听则明的典范。 

 不过,正如他刚才所言,也得看看士子们的品性如何。 

 不错,挺好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正好饭点到了,朱元璋便邀请胡大老爷共进午膳,这次准备的是红薯宴。 

 按照惯例,会试结果公布后约一周就是殿试。 

 本届考生无论住在客栈还是在家,都在全力备考。 

 这一届考生堪称历届中最惨的,完全被胡大老爷玩弄于股掌之间。 

 先是接连被怪题折磨得痛苦不堪,之后胡大老爷又拿出一份全是基础题的试卷,让考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 

 作为主考官,要整人有的是办法。 

 考生们只能拼命复习,私下里低声咒骂“狗胡”,却不敢公开抱怨。 

 毕竟胡大老爷不仅是前任丞相,还是现任翰林学士,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对付他们这些无官无职的考生不过是举手之劳。 

 更何况,胡大老爷现在还是太子的岳父,与皇帝成了儿女亲家,更是惹不起的人物。 

 谁敢在街头对胡大老爷无礼,岂不是连累家人? 

 或许胡大老爷为人豁达,但那些想讨好他的人都会因这样的事而兴奋不已。 

 整肃几个不守规矩、妄议上司的小官罢了,算不上什么大事。 

 普通人求着这样的机会接近胡大老爷都难有机会。 

 正因如此,胡大老爷的名声再次受到损害。 

 加上胡大老爷神出鬼没的行事方式,他有了这样的名声也不足为奇。 

 与此同时,作为此次会试的头名解缙,也在客栈里专心备考。 

 不复习不行啊。 

 他不敢出门。 

 这已经是他换的第五家客栈了。 

 每次刚住进去没多久,就有人找上门来指责他。 

 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无奈之下,他只能不断更换住处。 

 即便如此,刚住进新客栈,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就被发现了。 

 接连换了几个后,他最终选了一个偏远的小客栈。 

 这里住的大多是贩夫走卒,考生通常不会选择这样便宜又喧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