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名声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名声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等待他的将是无休止的监视、调查、逮捕甚至死亡。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无法容忍一个掌控众多官员秘密的锦衣卫首领。
毛骧虽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却也为过去的种种恶行感到不安。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陷入深深的忧虑。
或许与那些手中握有他把柄的朝臣结盟是个办法,但他不敢尝试。
做尽坏事的毛骧比任何人都明白,继续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
然而,他又有什么选择?锦衣卫的职责就是执行这些任务。
他不可能再换职业了。
这对朱元璋而言,无疑是一桩稳赚不赔的好交易。
然而,毛骧无论有多担忧,也无计可施。
毛骧早已接受了现实。
未曾亲身在朱元璋手下做事的人,无法真正理解那种深植于骨子里的压力。
没有任何妥协或商议的空间,只要朱元璋觉得有任何威胁或异常。
他还能怎么办?
难道要抗命?
莫非以为朱元璋的俸禄是那么好得的?
作为锦衣卫名义上的主管,锦衣卫的声誉已如此糟糕,他的名誉又能好到哪里去?
不曾想,今日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当毛骧听到朱元璋的指示,要开始侦查周边国家和势力,并为未来的征战做好准备。
同时,锦衣卫不仅需要派遣探子,还要实施反间计、苦肉计等策略,目的是削弱对手,为未来的扩张奠定基础。
这件事难吗?
当然难!
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经验,突然接手这项工作,从具体行动计划到执行细节都需要逐步摸索。
但毛骧愿意去做吗?
他非常乐意!
这比起监视官员、调查非法活动要高尚得多。
最重要的是,这些功绩可以公开宣布,可以自豪地说出口。
难道没看到刚才朱元璋已经承诺,一旦成功便加官晋爵?
老朱虽然脾气暴躁、杀气重,但言而有信,对待有功之臣相当慷慨。
因此,突然看到了锦衣卫的发展方向和自身机遇的毛骧,激动地单膝跪地拱手说道:
“臣遵旨,必为大明尽忠!”
看着毛骧兴奋的样子,朱元璋不禁微微点头微笑。
老朱一向欣赏那些卖力为主家效力的人,像胡惟庸这样提醒他,更像是敲响警钟。
大明不可能永远鼎盛,后世子孙也不一定个个都能如他这般英明。
一旦大明不如邻国强大,岂不是要受人欺凌?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该削弱的削弱,该吞并的吞并才是明智之举。
朱元璋为子孙布局谋划,胡大老爷却在教坊司、香满天及府中**作乐,浑然不知胡家当年那个惹事生非的纨绔子弟胡仁彬,竟然悄然升官了。
这事纯属巧合。
上元县去年遭遇水灾,胡仁彬虽未直接参与,但该县治水成效显着,令人刮目相看。
以往类似功绩仅获嘉奖,而今年因李善长案牵连多人,职位空缺较多,上元县令脱颖而出。
资历和能力虽不能说顶尖,但也远超他人。
于是,他被调任他职,上元县令一职空缺。
按规矩应由吏部决定,但全县上下早已认定胡仁彬将继任。
毕竟提拔本地官员乃惯例,而胡仁彬背后的势力无人能敌。
不仅在上元县,即便在整个大明,能与他抗衡的也寥寥无几。
胡仁彬在上元县同样享有不错的声誉,虽谈不上才华卓绝,却也算得上积极进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