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这简直是噩梦再现!(第3页)

 你亦知晓,法不责众。 

 且主考之位尚未正式宣布,朝廷颜面无损,仅是剥夺贼老虎资格,非临时换人。 

 无大碍! 

 经年长学子一番游说,最终这位学弟亦在写满名字的纸上签名并按印。 

 此景不仅限于本学院,各地皆然。 

 同窗之中,尤其是往届共历艰辛者,几乎不约而同地投身此事。 

 简而言之,他们已别无选择,唯有奋力一搏。 

 一封封联名信,径直奔向礼部。 

 尽管措辞各异,来源不同,核心诉求一致: 

 除

胡大老爷外,任何人皆可为主考! 

 更有甚者,主张胡大老爷勿涉科举任何事。 

 原因无他,见之便心生不悦。 

 如今,胡大老爷在学子间已有别称——贼老虎。 

 此乃谐音妙用,婉转而含讽,文人惯用之伎俩。 

 学子此举,令礼部尚书愕然。 

 何故联名上书于我? 

 此事岂是我能决断? 

 一番怒斥后,礼部尚书终低头撰写奏章。 

 此等烦恼,还是留给陛下吧! 

 他自是无能为力! 

 随后,一封满载数封联名信的厚重奏章,被火速呈递至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阅读后,大为震惊。 

 天哪! 

 惟庸这是彻底得罪了那些学子啊! 

 事情竟已至此? 

 他凝视着手中的奏章,以及那布满名字与手印的联名信,面色变幻莫测。 

 最终,朱元璋长叹一声。 

 “罢了,惟庸还是避开此事为好!” 

 “也好,这也算是遂了他的愿,他本就不愿掺和此事!” 

 朱元璋感叹之余,心中却感到格外异样。 

 这胡大老爷怎总是与众不同? 

 你就不能安分些吗? 

 这些学子也并非善茬! 

 待他们踏入朝堂,再慢慢与他们算账! 

 (本章完)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最无法忍受的便是被他人胁迫! 

 在他看来,自己已是皇帝,岂能受尔等指指点点,被迫行事?那我这皇帝岂不形同虚设? 

 休要说什么你们是出于好意,你们这是蔑视朕! 

 既然你们蔑视朕,那将来朕定要让你们好看! 

 这逻辑无懈可击! 

 以往,朱元璋正是凭借这套逻辑,让大明官员们苦不堪言! 

 然而,如今这套逻辑面对这些学子,却似乎失效了。 

 因为这些学子在联名信中,将自己描绘得极为凄惨。 

 仿佛只要胡大老爷担任考官,他们多年的苦读便付诸东流,科举也无需再考。 

 朱元璋瞥着联名信,头也不抬地说道。 

 “宋利,对于科举主考一职,你认为何人合适?” 

 若换作往日,朱元璋提及这等朝廷重事,宋利定不敢轻易置喙。 

 他本是刑余之人,仅凭多年侍奉朱元璋才得以有些许威严。若贸然发言,恐怕难以保全性命至今。 

 但此刻四下无人,宋利还是斗胆进言。 

 他深知,此时只论主仆情谊,不涉君臣礼数。 

 “回皇爷,依老奴之见,不妨选个德高望重且年长之人。” 

 朱元璋闻言挑眉问道:“此言何解?德高望重朕能理解,但为何非要年长?” 

 宋利轻松不少,直言不讳:“皇爷试想,那些学子之所以反对胡大人,还不是因他上次科举出题太难? 

 “此次,您若选个德高望重者,方能勉强压过胡大人的威望。至于年长,则是老奴觉得,年纪越大,行事越稳重。 

 “既然学子们抱怨胡大人出题深奥,那不妨选个最为稳重的。” 

 朱元璋听后不语,眯眼捋须沉思片刻,终缓缓点头。 

 “你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只是这样一来,岂非要选刘三吾那老家伙?” 

 “他似乎还挺乐意接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