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国之栋梁,朝廷肱骨(第2页)

 

若仅限于此倒也罢了,权当是邻里串门。

 

但道衍和尚并未止步于此。

 

他还颁发公函,直接派人前往各州县。

 

目的何在?

 

寻找当地历史悠久的海贸世家。

 

他并不需要这些世家的财富或人力,但要求他们交出积累的海图、情报与见识。

 

若不交出?

 

哼,抄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可不是空谈。

 

大印在手,道衍和尚毫不留情,签发公函时那份自在,真是畅快淋漓。

 

一封封公函直奔各地官员而去。

 

当地官员稍一打听,便知这新来的番邦外交司虽名声不显,但其首领胡惟庸,曾是大明的左丞相。

 

试问,你惧怕与否?

 

稍有迟缓,胡大人的脾气上来,后果自负。

 

更甚者,他无需在皇上跟前动作,只需一张小纸条送至六部任一衙门,便能让你霉运缠身。

 

好在,这外交司所求不难。

 

只需地方官员指引一二,协助压制地方豪强即可。

 

此乃公务,办妥了,地方官员亦能增光不少。

 

因此,尽管外交司官吏奔波劳碌,但在道衍和尚的精心安排下,少有不成之事。

 

大明国情如此,洪武年间,无论海商、豪商,谁敢与官府、朝廷作对?

 

事务进展颇为顺利。

 

各种渠道搜集的资料不断涌入外交司。

 

道衍和尚与留守人员日夜不息地整理这些信息。

 

原本指望在胡大人手下轻松立功升官的官吏们,如今被使唤得苦不堪言。

 

终于,有人不堪重负,前来向胡大人诉苦。

 

却遭胡大人两脚踹出门外。

 

“最真切的信赖干?”

 

此时,一向默默无闻的狗系统突然出现。

 

“恭喜宿主,于日常中领悟勤劳真谛,身心彻底放松!”

 

“摸鱼真好,摸鱼真妙,摸鱼的感觉太美妙!”

 

“特赐宿主优质辣椒种子两斤,望继续努力!”

 

看着提示,胡大老爷笑了。

 

真不错!

 

光是这种子,就足以让人体验到耕种的快乐了。

 

真有趣!

 

况且后院还空着呢!

 

——————

 

胡府后院那几亩被圈起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传奇。

 

土豆和番薯这两种为胡家立下赫赫战功的神物,皆出自这片土地。

 

可以说,胡家的根基就在此处。

 

胡大老爷如今的自在逍遥,多半要归功于这两亩地。

 

皇家亲家等关系不过是额外的加持。

 

真正奠定胡家基础的,还是这里。

 

这两年,胡大老爷看似四处闲逛,未曾过问此地。

 

这两亩地也一直闲置。

 

但实际上,胡府一直对这两块地极为重视。

 

不断往地里掩埋草木灰、秸秆等物,滋养地力。

 

毕竟,这块“宝地”可是立下大功的。

 

当然,也盼着有机会能种点什么。

 

如今,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胡大老爷其实早已对辣椒念念不忘。

 

他虽不是嗜辣之人,但前世没少吃辣椒炒肉和火锅,久了不吃还真有些想念。

 

这下,终于能如愿以偿了。

 

胡大老爷将告状的下属赶出府门后,换上了一身简洁的粗布短打,便开始忙活起来。

 

辣椒种子若欲精心培育,必先育苗。

 

大明时期,无育苗大棚之高科技。

 

但依地制宜,寻替代之法亦非难事。

 

首要之事,乃令胡义筹备百余花盆。

 

此皆库房中存放一两年、火气已退之陶盆。

 

貌不惊人,实为种植高手之挚爱。

 

盆中土壤,亦非随意取之。

 

特自城外老林中,马车运来陈年腐土。

 

实则富含腐殖质之沃土。

 

一盆之土,已足供育苗之用。

 

胡大老爷则于每盆之中,小心播种,覆以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