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海上驿站(第3页)

 所以,这钱大明不仅要赚,还要狠狠赚!

 想通这一点,朱元璋更加兴奋了。

 “标儿,说说你的想法,这海贸该怎么弄?”

 “这笔钱,朕必须挣到手!”

 “有了源源不断的收益,咱们能做的大事可就多了!”

 朱标对父亲的激动毫不意外,他自己也同样兴奋。

 作为大明最稳的太子,他深知朝廷有多缺钱。

 大明朝在飞速发展,可处处需要银子,他这个“常务副皇帝”常为钱发愁。

 而且,朱标自幼受朱元璋教导,既有父亲的果断,又多了文人的机敏。

 “父皇,胡公曾提议设海关和市舶司,以保障朝廷从民间海贸中稳定获利。”

 “不过依儿臣看,这事虽好,但得先缓缓。”

 “嗯?为何?”朱元璋不解地问。

 朱元璋忽然听到儿子朱标反对胡惟庸的提议,不禁有些疑惑。

 朱标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拍了拍傅友德送来的那箱金子,悠然答道:

 “既然海外贸易能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自然得先让大明朝廷和皇家赚足再说!”

 “若不先把国库和内帑装满,哪轮得到那些民间商人分一杯羹?”

 朱元璋闻言连连颔首。

 这话说得在理。

 他方才只顾着高兴,一时疏忽,否则也不会轻易答应设立市舶司。

 至少,不该像现在这般匆忙放开。

 “况且,正如颖国公此次出海连收益都算不清一样。”

 “若我们连海贸的利润都摸不透,日后征税岂不是更加混乱?”

 “儿子可不认为,一旦放开民间海贸,那些商贾和地方豪族就会老实本分!”

 “要想不被他们糊弄,就必须比他们更熟悉其中的门道!”

 朱元璋听完朱标的话,原本的喜悦渐渐消散。

 他知道,自家这胖儿子说的句句属实。

 他厌恶污吏,同样憎恨那些贪婪无度的奸商。

 为此,他早已杀了一批又一批。

 可他也明白,只要人心仍有贪念,商贾、豪族与朝廷之间的博弈就永远不会停止。

 无非是你争我夺,此消彼长罢了。

 “嗯,标儿说得有理!”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惟庸提到的殖民地计划,就该抓紧推行了!”

 “嗯?殖民地?”

 朱元璋突然又提起一个新词,还是胡惟庸的主意,朱标顿时来了兴致。

 朱元璋也不隐瞒,直接解释道:

 “这是惟庸闲聊时提出的。”

 “他认为,海上贸易路途遥远,动辄千里之遥。”

 “不如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占据一地,设立殖民地。”

 “这样一来,海贸之路便如同陆上驿站一般,有了中转之地!”

 “海上驿站?”

 “嘶……这主意,倒是妙啊!”

 朱标沉思片刻,细细琢磨胡惟庸的提议。

 越想越觉得这计划极为实用。

 “爹,胡公还有什么别的建议?”

 “您再想想,咱们父子俩好好商议一番。”

 “总不能事事都去请教胡公,显得咱们父子无能啊!”

 此时殿内早已屏退左右,朱标说话也少了顾忌。

 父子俩的对话,倒像是寻常百姓家的闲谈一般随意。

 朱元璋并不介意这种说话方式,甚至觉得这样更自在。

 平日里,父子二人碍于身份总要端着些,可眼下却不用顾忌这些。

 “嗯,让咱琢磨琢磨……”

 “说起来,当年咱跟你差不多,也问过这殖民地的事儿。”

 “当时咱就想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

 “后来惟庸给咱解释了一番。”

 “嗯,容咱想想……”

 朱元璋拧着眉头回忆片刻,忽然一拍大腿:

 “哈!想起来了,没错,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