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无欲则刚(第2页)
无论朱元璋在位还是朱标继位,与他何干?
照旧吃喝玩乐,躺平度日。
可朱家王朝呢?
朱元璋陷入长久的沉默。
连案上凉透的茶都忘了碰。
胡大老爷骂痛快了,反倒悠哉品起茶来。
横竖是场赌博,但既非赌命,更不须跪舔。
这事虽有私心,于大明确有裨益。
老朱震怒,无非是放不下帝王权柄罢了。
书房陷入死寂。
墙角当透明人的宋利缩得更紧了。
祖宗哎!
这些要命的话但凡漏出半句......
两位爷怎么就觉着咱这阉人配听这等掉脑袋的秘闻?
造孽啊!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深邃地望向胡惟庸:"惟庸,此法当真对大明、对太子有利?"
胡惟庸从容颔首:"三大好处。"
"其一,太子可名正言顺执掌朝政。"
"储君再得圣眷,终非九五之尊。"
"既掌实权,调度百官、推行新政皆可自主决断。"
"即便倦怠,择贤辅佐亦无不可。"
"权柄在握,自当放手施为。"
朱元璋微微点头——这正是他最在意的。
"其二,为大明开创禅让典范。"
"历朝夺嫡血染丹墀,最伤国本。"
"若帝王择定储君后,能在暮年主动让位辅政......"
"三代相承,便可立为祖制。"
朱元璋瞳孔剧震,反复咀嚼着那句话:"扶上马...送一程?"突然抚掌大笑:"妙极!"
胡惟庸轻叩案几:"关键在于..."
"陛下能否舍得放权。"
"这恰是第三个好处。"
他直视帝王双眼:"退位非殡天,仍是太上皇。"
"从前如何督导太子,往后便如何规谏新君。"
"只不过..."胡惟庸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总该给天子留几分颜面。"
“平时你就该由着他去,只要不出大乱子,别让人家脸上挂不住。”
“到头来,该替儿子操心的活儿,你还不是照样得干?”
“只不过儿子是轻松了,你可就没以前那么理直气壮了。”
“唉,儿女都是上辈子欠的债,能有啥办法?”
这句“儿女都是债”一出口,原本还暗自高兴的老朱瞬间沉默了。
他无奈地摇摇头,望着胡大老爷那张熟了几十年的老面孔。
“惟庸,你是不是早就想通了,所以才这么惯着仁彬和月儿?”
胡大老爷毫不遮掩地点点头。
“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儿女都是债!”
“我还个本钱就算仁至义尽了,难道还要拼死拼活替人付利息?”
“保他们衣食无忧,一辈子不愁吃穿,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
“至于能不能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我非但不帮忙,还劝他们趁早歇了这心思!”
“安安稳稳、开开心心过一辈子最好,既平安顺遂,日子还比别人舒坦!”
朱元璋苦笑着叹了口气。
他知道,胡大老爷确实是这么做的。
一儿一女,一个是驸马,一个是太子妃。
只要这俩孩子不瞎折腾,这辈子注定富贵无忧。
可自己家呢……
这事儿,真得好好想想了!
朱元璋抬手搓了搓脸,无奈地看向胡大老爷。
“好你个胡惟庸!咱本是来看外孙的,结果被你逼得差点当场退位!”
“你这臣子兼亲家当得可真够绝的!”
胡大老爷一瞪眼,毫不客气地回怼。
“这锅我可不背!”
“退不退位全凭你自己想明白!”
“今天出了这个门,我半个字都不会认!”
“你答应也好,反悔也罢,爱怎么折腾随你便!”
“咱俩的交情,只够我今天说这些!”
“其他的一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