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跟着胡大老爷果然吃香喝辣!(第3页)
 一到御前,朱元璋便将毛骧查出的奏报递给他。
 “你自己先瞧瞧!”
 “咱知道你不为这些破事,但咱想听听你的看法。”
 胡大老爷接过宋利递来的锦衣卫密报,刚刚展开便微微扬起了眉梢。
 会友馆果然被盯上了。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这处产业不仅归属胡府名下,更是众多官员时常往来的场所,自然成了情报汇集之地。
 胡大老爷仔细阅览完密报内容,沉吟片刻后对朱元璋提议道:
 "陛下,不如召太子殿下前来。"
 "臣等三人共同商议此事更为妥当。"
 "有些要事应当让储君知晓。"
 朱元璋闻言再次蹙起眉头。
 他仍示意宋利前去传唤太子。
 待宋利匆匆离去后,朱元璋转向胡大老爷问道:
 "此事为何非要太子参与?"
 "似乎并非什么紧要大事。"
 胡大老爷神色坚决地摇头。
 "此事确实需要太子在场。"
 "臣想与陛下和太子探讨朝廷大政。"
 "若太子在场,有什么见解可直接提出。"
 "若是缺席,待他日后登基发现政令不合心意..."
 "恐怕会直接更改新政。"
 "因为他无从知晓当初制定时的考量与缘由。"
 "只要觉得不合时宜,自然会按自己的意思修改。"
 朱元璋凝视着胡大老爷,许久才缓缓颔首。
 这个道理他自然明白。
 但此刻朱元璋心中另有疑虑。
 '惟庸为何对标儿如此上心?'
 '莫非真在期盼朕早日禅位?'
 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让朱元璋心头火起。
 他强压下翻涌的怒意。
 生怕一时冲动将胡大老爷推出午门问斩。
 朱标很快赶来。
 或许是宋利告知此事关乎父皇与胡大人共同商议的要务。
 能让两位长辈同时召见,必然是非同小可之事。
 行礼过后,胡大老爷便将那封密报递到太子手中。
 "殿下先看看这个。"
 "此物正是今日议事的起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标接过密报仔细阅读,眉头渐渐紧锁。
 朱元璋望着爱子这般神态,心中暗自欣慰。
 '不愧是朕的太子,颇有朕年轻时的风范。'
 胡大老爷懒得与他们父子绕弯子,径直点明道:
 "此事暴露出两大隐患。"
 "其一,官员眼下或许尚未结党营私,但日后必生事端。"
 "轻则联手办事,重则串通欺瞒。"
 "这般情形,迟早要现形。"
 "其二,官员借我那场地,已与商贾勾连。"
 "虽说眼下只是小利,往后呢?"
 "难保不会利欲熏心,酿出更大祸事?"
 "商人图利,官员也想搏个前程!"
 "这两个问题,便是咱们要解决的!"
 朱元璋与朱标同时拧紧眉头。
 胡大老爷所言之事。
 必定会成为现实。
 父子二人对此深信不疑。
 这等事早已屡见不鲜。
 非关他人引诱。
 纯粹是人性贪婪使然。
 想到此处,朱元璋头皮发紧,盯着胡大老爷道:
 "惟庸,你非要标儿过来,究竟有何打算,直说便是!"
 朱标诧异地望向岳父。
 未料自己不在场仍被牵连。
 胡大老爷却神色自若,坦然面对父子二人:
 "陛下、太子,此事归根结底是吏治问题。"
 "尤以肃贪反腐为重!"
 "虽说陛下严刑峻法,剥皮实草震慑众人。"
 "但不得不承认,贪腐之事至今未绝。"
 "今日要议的,是定下一套章程。"
 "这套章程须得周全,行之有效。"
 "不仅要贯彻洪武朝,更要延续至太子继位。"
 "这正是臣请太子到场的原因。"
 "太子若明白制定此制的初衷,知晓其中关节。"
 "将来即便要改动,也不至于越改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