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第3页)
常人此时早已跪地请罪,胡大老爷却只是斜睨他一眼,不耐烦道:
“你这暴脾气何时能改?”
“站起来大呼小叫有何用?”
“为何劝你禅位,你还不明白?”
“上次不是与你说明白了?”
“官员们的想法,是你自己造成的,还能怪别人?”
“怎么?是我逼你禅位,还是逼你克扣俸禄?”
“抑或是那动辄株连的严刑峻法,是我教你的?”
胡大老爷语气云淡风轻。
朱标却听得心惊胆战。
这两位祖宗,真是一刻都不消停!
胡大老爷如今多少有些傲然自得。
否则,他断不会在朱元璋面前说出这般话来。
然而,胡大老爷深知有些话不得不讲。
若此刻沉默,日后恐怕更为艰难。
与其将来以命相搏,不如趁早卸下重担。
朱元璋伫立良久,意外察觉向来体贴的胖儿子朱标竟未上前圆场。
这令他既诧异又心寒。
为何连标儿都不懂朕?
\"标儿,你也认为朕过多?\"
\"你是否也觉得朕嗜杀成性?\"
朱标被父亲突如其来的质问怔住。
但他明白,这正是契机所在。
关于禅位之事,朱元璋曾与他深谈。
父子二人推心置腹。
朱标对权位并无过多渴求。
毕竟这位太子早已在父皇宠爱下形同副君。
与真正帝王相差的,不过是个名号罢了。
可若问是否期待这般禅让?
自然期盼!
最令他动容的,是胡大老爷所言:三代禅让之后,此制将成为大明祖训。
这对朱氏皇权传承大有裨益。
兄弟相争、骨肉相残的宫闱惨剧或将就此绝迹。
这对朱标极具。
但显然,朱标对胡大老爷主张的认同刺痛了朱元璋。
压抑多时的情绪终于爆发。
朱标无奈地望着父亲。
\"爹,您想什么呢?\"
\"我岂是今日才觉您嗜杀?\"
\"不是一直反对您这般杀戮吗?\"
这番不按常理的回答令朱元璋愕然。
是啊!
胖儿子素来认为自己杀戮过甚。
这猝不及防的坦白让他困惑地望向胡大老爷。
\"陛下莫看我!\"
\"杀伐轻重与我无关!\"
\"关键在于您杀得不合章法!\"
\"莫说太子,百官也被这乱杀之风弄得晕头转向!\"
\"甚至分不清您究竟是反贪,还是借机......\"
朱元璋愈发困惑。
他骨子里最憎恶污吏。
怎会成了不反贪而借机......?
胡大老爷见状轻叹。
\"也罢,且与您分说。\"
\"细想往日作为便知,此事另有玄机。\"
胡大老爷竖起食指。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创者,洪武皇帝在位时立下严苛律法。
\"凡受贿、贪污六十两以上者,处以剥皮实草之刑!\"
\"这彰显了你对贪腐零容忍的决心,没错吧?\"
此刻的朱元璋,正因老兄弟和太子朱标的联手\"背叛\"而心神不宁。
他只能紧盯着胡惟庸,等待这位智囊给出解答。
\"关键在于——\"
\"无论主动被动,一旦触犯此律。\"
\"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乞求皇帝开恩,或许能保住性命。\"
\"要么索性同流合污,想着法子遮掩罪行,还能多捞些好处。\"
\"横竖贪六十两也是死罪,不如贪六万两痛快活几年。\"
\"既然结局相同,为何不选后者?\"
\"反观那些受贿六七十两的,却时常因陛下特赦而逃过一劫。\"
\"毕竟您也清楚,稍贵重的礼物价值百两实属平常。\"
\"如此一来,您亲手制定的《大明律》反而被自己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