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君臣表率”(第2页)

 说走就走!虽说胡大老爷行事向来随性,但真要远行却非易事。银钱路引自不成问题,随从护卫也易调配。关键在于他仍担着番邦外交司郎中的官职——朝廷命官擅离职守四处游历,未免太拂朱元璋颜面。

 故而真要启程,须得向皇帝告假。顺带还得将家中诸事安排妥当才是。

 出门远行一趟,少说也得大半年光景。

 要是家里没安顿妥当,回头闹出乱子来可就好看了。

 胡大老爷一回府就快步朝书房走去。

 得赶紧写份折子告假!

 先把假请下来,才能安排其他事不是?

 若是连假都请不动,后面的事全得抓瞎。

 笔走龙蛇间……

 胡大老爷写起告假文书简直信手拈来。

 不为别的,就图个情真意切。

 他是真想赶紧撂挑子出去逍遥快活啊。

 不知不觉竟写了近三百字,胡大老爷这才恋恋不舍地搁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般长篇大论,想必够用了。

 老朱总该明白他的诚意了吧?

 反复检查几遍后,胡大老爷满意地将折子封好,吩咐胡义即刻送进宫去。

 现在就看这假条何时能批了。

 趁这工夫,得先琢磨随行人选。

 贴身仆从肯定要带一个的。

 过惯被人伺候日子的胡大老爷,可不愿亲自张罗琐事。

 最佳人选自然是胡义。

 这位跟随多年的老管家,办事妥帖又忠心。

 可若是府里老爷管家都不在,怕是要乱了套。

 思忖再三,胡大老爷决定带上胡义之子胡荣。

 那小子自幼得其父真传,待人接物很是用心。

 况且年轻人经得起折腾!

 敲定随从后,接着该考虑护卫了。

 远行不带护卫可不成!

 这世道行走在外,没个护卫简直寸步难行。

 依胡大老爷之见,至少得带两个护卫才稳妥。

 纵使他如今武艺超群,也不敢托大。

 荒山野岭遇上剪径强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别说那些专做无本买卖的黑店。

 就算佩带兵刃,能对付三五个,可架不住对方一拥而上啊。

 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万一有个闪失岂不吃亏?

 护卫必须带!

 但上哪儿寻靠谱的护卫呢?

 街面上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镖局,胡大老爷可瞧不上眼。

 说白了,那些家伙说不定啥时候就会翻脸不认人,转眼就投靠劫匪那边去。

 胡大老爷略一思量,就把主意打到了锦衣卫头上。

 对!

 他准备带两名锦衣卫出门逛逛。

 这事乍一看挺离谱,可放在胡大老爷身上倒也不显得奇怪。

 毛骧难道还敢驳他的面子不成?

 胡大老爷可不是胡乱盘算。

 他觉得镖局生意能做起来,固然是因为手下有真功夫。

 可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各路消息和门道。

 说白了,这些镖局不过是靠着关系和银子,在沿途山寨那里办了"包年套餐"的熟客。

 既然买了年卡,路上自然就不用担心出岔子了。

 但胡大老爷坚信,既然镖局都清楚沿途各山寨的底细,锦衣卫掌握的情况肯定更详尽。

 所以带着锦衣卫,照样能把事情办妥。

 再说了,有锦衣卫跟着,还能借这身官皮调动当地的锦衣卫和驻军。

 啧啧,越想越觉得方便!

 没得说,这锦衣卫他是带定了。

 安排好了随从和护卫,其他琐事就不用胡大老爷费心了。

 备足银两,收拾好行装就能出发。

 只要在大明疆域内,不管走到哪儿,胡大老爷都能找到接待他的人。

 这就是他的底气!

 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就是这般硬气。

 想到这儿,胡大老爷对这次出行越发期待了。

 正当胡大老爷还在盘算时,那个熟面孔的老太监笑吟吟地来到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