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此行有求于人(第2页)

 

"工匠卑贱

 

"的观念根深蒂固。若要彻底颠覆旧制、重建新规……莫说胡大老爷,即便朱元璋父子决意推行,恐怕也难保天下太平。

 

胡大老爷举棋不定。饭菜上桌许久,他仍端着碗筷沉思。直至朱元璋为他夹了满筷肉块,他才恍然回神,望着对面笑意盈盈的皇帝,意味深长道:

 

"重八,此事容后再详谈。你父子初心甚善,我确有对策。但须切记——此举将招致举世非议!

 

"

 

"不过我可担保绝非陷阱,若成事,大明国运至少延续百年。先用膳吧。

 

"

 

此刻胡大老爷已然豁然。他本欲作闲云野鹤,但念及朱元璋的情谊,终究不能袖手旁观。既如此,不如倾囊相授,将利弊剖析透彻。至于日后如何施行,且由他们父子自行定夺。方才那碗饭的工夫,他总算悟透了这个道理。

 

提建议归提建议,即便所言极是,堪称良策。

 

可说到底,这江山终究不是自己的。

 

不过是条依附大明混日子的老咸鱼罢了。

 

真正坐立难安的,是当家做主的老朱家父子。

 

他们才是这江山的主人。

 

该由他们去思量是否可行,该如何施行。

 

何必在此庸人自扰?

 

难道真以为提议一出,就得事事亲力亲为?

 

说到底,这大明江山,还轮不到我做主。

 

故而,胡大老爷心安理得地躺平了。

 

胡大老爷倒是高枕无忧,却苦了老朱家父子寝食难安。

 

实在是方才那番话太过骇人。

 

天知道要捅出多大的娄子,才能让当朝天子与储君面临烽火连天、四海鼎沸的局面?

 

总不至于他们父子要先自乱阵脚?

 

但胡大老爷刚平复心绪,哪还有闲心理会他们父子。

 

正好,你们父子不是急着召我星夜兼程赶回吗?

 

如今也让你们尝尝这提心吊胆的滋味。

 

否则难消老夫心头郁结。

 

于是胡大老爷这顿饭吃得格外酣畅。

 

先前在谨身殿食不甘味,草草扒拉两口便作罢。

 

莫说果腹,连滋味都未尝出来。

 

如今总算有胃口细细品尝。

 

东宫掌勺的厨子原是胡府家厨,自然深谙老爷口味。

 

烹制的菜肴无比熨帖。

 

胡大老爷大快朵颐。

 

两口菜、一口饭,再啜口热汤......

 

这顿饭总算稍补连日奔波的亏空。

 

他倒是舒坦了,对面老朱父子却愁眉不展。

 

确切说,是进退维谷。

 

既然胡大老爷说有良策,那就必然是真有。

 

可他明言此法干系重大,反倒让他们更加确信——

 

这八成是要

 

"动摇国本

 

"了!

 

否则岂会说得如此严重?

 

可等胡大老爷酒足饭饱,仍只字未提。

 

待放下碗筷,胡大老爷笑吟吟望着父子俩。

 

"要不,先从改制着手?

 

"

 

朱元璋与朱标父子面面相觑,仿佛在看个疯子。

 

什么叫

 

"先从改制着手

 

"?

 

方才议论的明明是火器改良之事啊?

 

怎么一开始就直接谈到官制上去了?

 

胡大老爷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

 

见这父子俩也没什么心思吃饭了,索性让宋利把饭菜撤了下去。

 

随后摆上了小巧的铜炉、茶壶、茶盏等茶具。

 

宋利见状,习惯性地就要上前侍弄茶具伺候几位主子,不料胡大老爷却一反常态地摆了摆手。

 

“宋利,这儿不用你忙活!”

 

“我来泡茶,你把其他人清走,专心在一旁记录就行!”

 

“今日要谈的事,旁人没资格听,回头陛下他们必定要反复琢磨这份记录。”

 

“所以,这差事只能交给你!”

 

宋利没应声,抬头望向朱元璋。

 

胡大老爷虽然常吩咐他做事,但宋利心里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