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为何总要百姓承受苦难
胡惟庸毫不退让,直视朱元璋。
此刻他心潮澎湃。
他固然怕死——
怕被朱元璋随便找个由头处死。
但此刻,他真切地与百姓共情了。
前世他勤工俭学,在社会摸爬滚打变得圆滑世故,难道是心甘情愿?
不!
只因对寻常百姓而言,这本就是唯一的活路。
苦一苦百姓......
胡大老爷听到这番话,心中依旧涌起一股无名怒火。
为何总要百姓承受苦难?
苦难过后呢?
去他的苦一苦百姓!
朱元璋与胡大老爷四目相对,沉默许久,最终缓缓低下了头。
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那不堪回首的童年。
在生死边缘挣扎,与野狗争食,眼睁睁看着亲人饿死……
世间再无人比朱元璋更懂百姓疾苦。
可心底最深的伤疤,太久无人触碰。
今日,却被胡大老爷狠狠撕开,鲜血淋漓。
半晌,朱元璋面容憔悴,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怅然望天,低声呢喃:
“是啊!”
“到头来,朕还是辜负了百姓。”
“惟庸,照你这么说,朕的《大诰》也毫无用处?”
胡大老爷此刻心情亦有些沉重。
前世的仕途,并非什么美好回忆。
此刻,他只是淡淡回道:
“制度上,《大诰》自然有用。”
“若有你这般对贪官绝不手软的皇帝在,多少能起些作用。”
“可实际上,大多时候,《大诰》无用。”
“毕竟,人死万事空。”
“天高皇帝远,解决不了问题,难道还解决不了提出问题的人?”
“只要事后掩盖得当,纵使你朱皇帝再厉害,又能如何?”
“故此,《大诰》有用,但不多。”
《大诰》确是朱元璋的一片苦心。
依其规定,百姓若蒙冤屈,可头顶《大诰》一路进京告状。
沿途官府,必须接待护送。
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
即便真正起效的次数寥寥无几,但至少给了百姓一丝希望。
他们知道,若真到了家破人亡之时,凭此还能拼死一搏!
单凭这份“念想”,以及作为历代王朝首位赋予百姓“告官”之权的皇帝,朱元璋便值得称颂!
因此,即便胡大老爷此刻情绪低落,谈及《大诰》时,言语仍格外委婉。
无他!
老朱对百姓的这份心意,他深信不疑。
亦真心敬服!
可这般体恤民情的皇帝,古往今来,唯此一人。
话题戛然而止。
大殿内,一片沉寂。
胡大老爷心里明白,即便自己说了许多,也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
就算他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朱元璋父子也未必会采纳。
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指点江山,说得头头是道,自认为句句在理。
但事实上,局外人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当事人的处境,所谓的设身处地,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朱元璋父子需要的只是点拨,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指手画脚。
想到这里,胡大老爷深吸了一口气。
“陛下、太子殿下,臣今日多有冒犯之言,还望恕罪!”
“只是臣舟车劳顿,身体不适,就不多陪了。”
“陛下,臣先行告退!”
胡大老爷恭敬行礼告退,转身离去。
然而,朱元璋始终一言不发。
他眼睁睁看着胡大老爷推开紧闭的殿门,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到底想干什么?”
朱元璋突然暴怒,脸色涨红,猛拍桌案连声质问。
平日里总会适时劝解或附和父皇的太子朱标,此刻却心不在焉。
他在思索。
思索胡大老爷今日所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