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这年月哪来的保护动物?(第2页)

“伯父认为,日后大明对待外邦该持何种方略?”

胡大老爷环顾四周,随即斩钉截铁道:

“太子何必多此一问?”

“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新篇】

\"若能从他人手中取来十两纹银,归还九两便是失职!\"

\"我大明之志,当使四海尽归王土!\"

朱标闻言,略显局促地望向胡大老爷:\"伯父,夷狄非我族类之理,侄儿自是明白。然国邦相交,岂能不顾礼法规矩?这般行事,恐损我天朝威仪......\"

胡惟庸骤然拍案:\"殿下速速断了这迂腐念头!否则莫怪老臣奏请陛下,父子二人联手教训你这糊涂储君!\"他须发皆张,声色俱厉:\"利字当头,要那些虚名作甚?老臣今日赠殿下八字真言——\"

\"尊严,生于剑刃寒芒!\"

\"国威,立于铁骑所至!\"

朱标顿时哑然。他早知这位姻伯手段强硬,却未料竟如烈火烹油。想到胡惟庸在朝野盘根错节的势力,年轻的太子不由忧心:这般激进之风,会否将大明引向歧途?

外交司议事的结局颇为戏谑——局外人议论不休,知情者三缄其口。最出人意料的当属道衍结局:这僧人原以为难逃死罪,纵使不死也要尝遍诏狱酷刑。谁知胡惟庸竟建议朱标:\"革去官职遣返寺院,待来日需用时再启。只是切记派人盯着,莫让他接近宗室子弟。\"

道衍闻言目眦欲裂,朱标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太子竟全盘采纳,待胡惟庸拿着盖印文书扬长而去时,满城已传遍新谈资——都说胡相因交接文书拖延,当场扒了道衍官服,更将太子召至衙署痛斥。这般离奇传闻落入当事人耳中,反惹得胡大老爷抚掌大笑。

胡大老爷自己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张狂?

看来距离围观群众想象中的境界还差得远啊。

还得加把劲!

可偏偏就在这时,封胡大老爷为太子少师的圣旨送到了胡府。

这下可彻底闹翻了天!

好嘛,前脚刚辞去番邦外交司郎中的官职,后脚就成了三孤之一?

这得是多大的圣宠啊!

尤其是听说这道圣旨还是太子亲笔所写,满朝文武哪个不眼红得直咽口水?

好家伙,胡大老爷哪里是老朱家的亲家,简直是老朱家的祖宗吧?

不然怎么好处一个接一个往他身上砸?

可胡大老爷自己却没什么感觉。

太子少师说白了就是个头衔罢了。

要说有用吧,半点实权都没有。

要说没用吧,但凡在官场混的,谁不梦想混个三公三孤当当?

可偏偏,到现在也只有胡大老爷被朱元璋亲自封了这么个官职。

其他人,再眼馋也只能干瞪眼。

府上照例热热闹闹摆了场宴席,庆祝胡大老爷喜获三孤称号。

作为出了名的厨艺世家,胡府的宴席自然是丰盛又热闹。

尤其胡仁彬一家子也来了,府里更是欢声笑语不断。

看着满院子坐的都是自家人,胡大老爷笑得合不拢嘴。

能坐在这儿的,全是胡府的心腹。

正因如此,向来不拘小节的胡大老爷越发自在起来。

酒足饭饱后,闲得发慌的胡大老爷实在坐不住了。

太无聊了!

或者说,能玩的花样实在太少。

正好今天天气不错,干脆出门逛逛!

刚出大门,胡大老爷抬头望了望天,突然决定去个久闻大名的地方——

西市!

其实西市并不在应天城西边。

只是自唐朝起,京城的东西两市就这么叫了。

一不小心就沿用至今。

管它在不在东西方向,反正这两大市场就得叫这名字。

西市与其说是条街,不如说是个大集市。

规模比之前的东市大多了。

毕竟东市卖的都是达官贵人用的贵重物件。

绝大多数老百姓,十有八九都是在西市采买日常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