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华夏历史上,为啥北伐大多都成功不了(三)

 三国时期蜀国这边。,咸*鱼?墈^书~ ¨首?发¢

 诸葛亮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虽说蜀地号称天府之国。

 可到底也就巴蜀这一块儿能产点儿粮。

 甭说跟曹魏比了。

 就算是跟江东那块儿比起来,那也是缺粮的主儿。

 虽说四川这地界儿产粮还算凑合。

 可还有个老大难的问题解决不了。

 那就是运粮!

 自从季汉丢了上庸。

 就只剩下翻越秦岭这一条路了。

 可要从蜀中往秦岭运粮,那消耗可太大了去了。

 根本没法支撑长期往北打。

 更没法跟曹魏拼消耗。

 毕竟人家能走水路,直接从河北把粮食运到关中。

 诸葛亮盯着地图看。

 眼神慢慢就黯淡下去了。

 想起老早以前,在隆中跟主公刘备一块儿商量天下大事的时候。

 自己还提出过先拿下荆州四郡。

 再往西取益州。

 可如今呢...

 荆州一丢。

 整个战略规划可就完全陷入被动了。

 “难道真的就没法挽回了吗?”

 诸葛亮又重重地叹了口气!

 ......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前,咱华夏的产粮大区主要都扎堆在北方。】

 【像关中那块儿,中原地区,还有山东那一片,河北的幽州,山西的并州。】

 【这几个地方的粮食收成那叫一个好啊。】

 【在南宋之前,北方一直都是全国粮食供应的老大哥。】

 ...

 “——从古到今,粮食在军队里那就是命根子,粮食不够,士兵就得闹事,闹完事就变成土匪,到处去抢粮食。”

 “——不过南方有个好处,就是运粮方便。”

 “——古代打仗的时候,粮食能走水路运,就尽量不走别的道儿。”

 “——可漕运也不是每个战场都有的。”

 “——屯田比水运强,水运又比陆运强,一般屯田有军屯和民屯两种。”

 “......”

 ......

 【第三样:钱!】

 【人口、粮食、钱!】

 【这三样可是古代打仗时最要紧的三大资源。】

 ......

 南宋钦宗那个时空里。

 岳飞特别认同这个说法。

 人、粮食、钱,哪个都太重要了!

 虽说朝廷会给拨一部分粮草和钱。

 可根本不够北伐用的。

 所以咱岳家军,就自己开铺子。

 还开了酒库。

 要是没有这些来钱的路子。

 光靠朝廷给的那点儿钱。

 恐怕连一天北伐都撑不下去啊!

 ......

 【一直到唐朝末年之前,全国的商业中心基本都在北方。】

 【像长安、洛阳、太原、幽州。】

 【光长安和洛阳这俩地儿,加起来几乎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贸易量。】

 ...

 【虽说南方的苏州、杭州也是做生意的好地方。·比?奇¢中\文.徃/ ^勉¨沸¢跃/黩,】

 【可跟长安和洛阳比起来,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从南宋开始,这情况就开始反过来了。】

 【到了明清两代,经济重心基本就移到南方去了。】

 ......

 大明万历时空。

 张居正微微颔首。

 深表赞同啊!

 要说这会儿的南直隶,那可是咱大明朝人口最稠密的地界儿。

 种庄稼和搞纺织的本事,那都是一等一的强。

 可这也养肥了江南那帮子豪强。

 土地兼并的问题,简直严重得没法看。

 尤其是那些个有权有势的乡绅大户。

 偷偷摸摸藏着大片土地不报。

 一个个的,税都收不上来!

 一条鞭法一推行。

 还真让部分地主老实交税了。

 但张居正心里明镜似的。

 这些个改革举措,早把江南的豪门大族给得罪透了。

 他们估计天天盼着我出事呢。

 可要是不这么改。

 咱大明朝哪还有指望啊!

 ......

 大清乾隆时空。

 “南边儿的事儿,可别忘了广州那块儿宝地!”

 乾隆在心里头把各地的税赋情况过了一遍。

 咱大清朝的税赋,主要靠三块地方撑着。

 江南、直隶,还有广东。

 广州那可是富得流油啊!

 毕竟有广州十三

行在那儿撑着场面呢。

 海关收的税,多得吓人。

 这么一看,北方也就直隶还能拿得出手。

 ......

 “——现在更别提了,海运时代一来,像咱们这些西北内陆的城市,发展更是跟不上趟儿了!”

 “——关中那块儿,主要就是水土流失得太厉害,以前秦岭的百年楠木,都被砍去修宫殿了。”

 “——南方的内陆,总比北方的内陆强点儿吧。”

 “——乱说,北方的内陆好歹还有煤矿这些资源,南方的内陆啥玩意儿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