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古人看如何发动一场农民起义?崇祯懵了:这不就是我大明吗?(第3页)

 一—“这不就是朱元璋标准剧本吗233”

 一—“建议把锐克五换成红牛,效果更好[狗头]”

 ——“前方高能!接下来是大西王震撼时间!”一一“九死一生?这不比考公务员简单?”

 一—“什么叫最没节操?明明是最有觉悟!”

 大明面位。

 朱棣放下手中的朱砂笔。一脸困惑地看着天幕。

 什么叫最没节操的穿越者?这是在说谁能穿越时光不成?还有那个锐克五又是什么东西。

 听着怎么这么像我儿子朱高炽偷偷藏在袖子里吃的点心?

 大清面位。

 康熙看着天幕。

 手中的朱笔转了又转。什么叫醉生梦死?

 朕每天五更就起来批奏折。天天操劳国事。

 这天幕怎么尽说些大逆不道的话?大唐面位。

 唐玄宗瞥了眼身边的杨贵妃。这天幕说得对。

 宦官确实不是好东西···咦,我为什么要看杨妃?我可是勤政爱民的明君!

 【众所周知,由河南东部、江苏西部、安徽北部和山洞西南部组成的淮北地区,自古以来就充斥着富有活力的社会团体。】

 【很多地方志都会记载淮北农民野蛮凶猛的特性。】

 【魏源锐评该地“土地荒芜,民惰而好斗,习于抢劫,千百为群,各有首领,日有伤害,故该地素称难治。”】

 【老乡们被迫“热衷”于赌狗仇杀当土匪,家里的积蓄经常用来储备刀剑长矛。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大清面位。

 雍正手里的朱笔差点折断。年羹尧站在一旁。

 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这帮淮北刁民,朕就知道这地方不太平!”

 “年爱卿,你说这天幕里讲的可有道理?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什么邻里火并,屯刀屯枪?”

 “朕费尽心思整顿吏治,减免赋税,就是为了让这帮刁民能安生过日子,他们倒好,把钱都用来买兵器了!”

 雍正站起身来。在御案前来回踱步。诶等等!

 这天幕里说的“赌狗仇杀”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在斗狗?

 朕记得已经下旨禁止这种恶习了。

 怎么还有人敢顶风作案?

 大明面位。

 崇祯皇帝看着天幕神情恍惚。手中的奏折早已掉在地上。

 这不就是在说我大明现在的情况吗?崇祯摸着额头。

 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淮北地区···

 那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他们起家的地方吗?这么说来朕这几年收到的奏折倒也没说错。

 那地方确实是藏污纳垢、匪患丛生。

 话说回来。

 朕现在是不是也该储备点刀剑长矛了?这天幕里说得对啊。

 万一哪天···

 不对不对!

 崇祯猛地惊醒,连忙甩甩头。

 朕怎么能有这种想法?朕可是天子。

 怎么能和这些刁民一般见识?大秦面位。

 “淮北难治?”赢政冷笑一声。

 “朕倒要看看是真的难治,还是没有用对方法!”这天幕说得倒也新鲜。

 什么叫“富有活力的社会团体”?分明就是宗族势力横行。

 私藏兵器!朕平定六国。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就是要根除这种地方割据的祸害。这帮刁民。

 居然还敢结党营私!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赢政念叨着这句话。

 突然大笑起来。

 “李斯,你听听,这不就是六国时期的老一套?”

 “诸侯混战,邻里相残。朕统一天下,就是要除掉这种陋习!”蒙恬在一旁小声提醒。

 “陛下,这天幕说的是民间···”“民间?更要严惩!”

 “郡县制推行以来,这等宗族私斗、结党横行之事,就该严惩不贷!”

 “李斯,你去拟一道新政,凡私藏兵器者,一律车裂!”

 李斯额头沁出冷汗。

 “陛下,现在边疆未稳,匈奴虎视,若是···”“朕自有考量!”

 “与其让这些刁民在背后捅刀子,不如···对了,把他们都发配到北边去修长城!让蒙恬好好管教!”

 蒙恬听到这话脸都绿了。

 陛下这是要把淮北的刁民都发配到自己手下?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