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22岁统一北方,完美封建帝王!比演义还精彩!(第3页)

 “父皇明鉴,儿臣岂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李二冷眼看着天幕。

 嘴角微微上扬。

 他倒要看看这后人如何描绘这事。李元吉坐立不安。

 时不时偷瞄李建成和李二。额头己见汗珠。

 这天幕怎地如此邪门。

 竟将未来之事都能显现。

 “荒谬!”

 李渊猛地拍案而起。

 “朕的儿子怎会自相残杀!还说什么软禁朕,简直是无

稽之谈!”

 李建成连忙附和。

 “正是,父皇英明。这天幕定是妖人所为,故意挑拨离间。”

 “这些不像汉字的文字是何意?”

 李二突然开口。目光依然盯着天幕。

 “还有这弹幕,说话倒是有趣。”

 李元吉看着画面中自己的结局。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

 暗自思忖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李渊注意到儿子们的异样。心中暗叹。

 这天幕当真是可恨。好好的一家人。现在都疑神疑鬼。“父皇。”李二忽然起身。

 “儿臣觉得这天幕说得不无道理。”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站起。手已按在佩剑上。

 李渊也猛地转头看向李二。

 “您确实该享享清福了。”

 李二微微一笑。

 “不如···”“住口!”

 李渊厉声打断。

 “都给朕退下!”

 三兄弟行礼退出。

 各怀心思。

 大明位面。

 崇祯坐在御案前神情凝重。周围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真是好手段。”崇祯目光如炬。

 “这李家兄弟,演的一出好戏啊。魏忠贤小心瞥了眼皇帝。

 试探着开口。

 “皇上,这玄武门之变......”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崇祯打断道。

 “李二确实有才,但这等夺嫡手段,实在是一旁的袁崇焕却道

 “陛下,臣倒觉得此事另有深意。天下大乱之时,太子与齐王不思为国,反倒结党营私秦王起兵诛乱,也是无可奈何。

 “陛下,臣观这段史实,倒觉得李渊处置得当。身为人君,有时顺势而为,未必是坏事。”

 温体仁忍不住进言。

 崇祯目光一凛。

 “温卿是说,朕该向李渊学习?”殿内气氛顿时紧张。

 温体仁忙道:“臣不敢。只是感叹李渊识时务,才有贞观盛世。”“盛世··”

 崇祯轻声重复这个词。眼中闪过一丝苦涩

 “可朕这大明,却是内忧外患。李二尚目能以五百骑破五千敌,朕的将士却连区区流寇都剿不清。”

 王承恩躬身道:“陛下勿忧,只要...”

 “行了。”

 崇祯摆摆手

 “这天幕倒是有意思。朕倒要多看看这贞观之治是如何开创的。也许··”只是无人敢说。

 大唐与大明的情况。

 到底有多么不同。

 那盛世的希望。

 恐怕只能留在天幕中了。

 【公元626年八月初九,李渊禅位李二,李二改武德为贞观。】

 【当了皇帝的李二也并不独断专行,文武百官争相上谏,光是魏征就上奏两百多条。连隋炀帝时期在朝堂上摸鱼的滚刀肉封德彝,在他手下也变得能言善谏。】

 【李二远征高句丽时俘杀二十余万人,因天气转凉没有准备冬季作战,选择保全手下将士,放弃了丰功伟业。】

 【可这样惜民爱兵的举措,却在泡菜国电影中被他们描述成一箭射瞎了唐太宗,唐军被大韩吓退,原来泡菜国的历史书真的可以随便编。】

 【唐初连年战火,人口数量锐减。李二鼓励寡妇再嫁,自己就作为表率娶了几个,其中还有嫁过几次的萧皇后。因陪伴过六位皇帝,人送外号“六位帝皇玩”。】

 【李二还下令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死刑必须上报朝廷。在整个贞观年间,全国被判死刑的才29人。贞观6年死刑犯较多,李二让他们全部回家安顿后事,第二年秋季再来受刑。】

 【结果死刑犯们如期而至,无一人逃亡。太宗大喜,下令大赦。】

 【人常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唐太宗却主张万民平等。被他征服的可汗都允许带武器上殿,叫太宗一声天可汗。他还在战场上用嘴帮突厥将领吸出箭伤脓血,感动14名可汗。】

 【在他及后世的统治下,国家逐步走向巅峰。盛唐版图巅峰时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

 【公元649年,千古一帝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勇冠三军的李二却因善于治国,被谥号为文皇帝。他满足了人们对完关封建帝王的一切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