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古人看明末到底多少宗室,最能生的藩王,碾压太祖,老朱傻眼!(第2页)

“宗室分散各处,反倒更难以约束。这朱家倒是聪明,全都聚在山西,倒也便于管理。”法正捋着胡须笑道。

 

“这位庆成王倒像是在经营自家产业,把一大家子安置得妥妥当当。”刘备突然转身。

 

神情略带忧虑。

 

“只是··山西一地聚集这许多宗亲,就不怕生出事端来?若是有人起了异心,岂不是祸患更大?”

 

“主公所虑极是。”诸葛亮面色凝重。

 

“天幕说到弘治年间情况有变,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这般人丁兴旺,想必朝廷已经开始头疼了。”

 

刘备轻叹一声。

 

“这弘治皇帝要如何应对?一旦处置不当···”话音未落。

 

天幕上的画面又开始变换。三人屏息凝神。

 

等待故事的后续。

 

大明位面。

 

“这后世之人,竟敢编排我朱家家事!”老朱眼中带着怒意。

 

指着天幕上的内容。

 

“臣倒觉得此事有趣。”

 

徐达神色轻松。

 

“陛下您看,这庆成王还真是有一套,把朱家人丁发展得如此兴旺。”

 

“朱济炫这小子,倒是让人没想到。”

 

老朱的怒气渐渐消散。转而露出几分赞许。

 

“从三个儿子到十二个儿子,这增长之势当真惊人。”

 

“只是···三个藩系都聚在北方,这可不是好事。”

 

“陛下英明。臣记得当初定下分封制度时,就曾担忧宗室过于集中。如今看来,果然应验7.

 

“我当初定下宗室不得经商、不得习武的规矩,就是怕他们势大。没成想到了弘治年间还能出这样的事。”

 

“陛下,您看天幕上说弘治年间情况有变,莫非是··”徐达话未说完,就见老朱猛地停下脚步。

 

“这些子孙,真要闹出什么乱子来?”老朱双眼紧盯天幕。

 

“朕费尽心思打下这天下,创立这制度,可不是让他们糟蹋的!”

 

天幕的光芒闪动。

 

似乎正要揭开弘治年间的秘密。这位开国皇帝的目光中。

 

既有对子孙的关切。

 

也有对江山社稷的担忧。此时大明另一位面。

 

“万历十八年?这不就是朕登基的第十八个年头吗?”朱翊钧盯着天幕。

 

面色阴晴不定。

 

“这朱济炫的子孙,竟在山西坐大到如此地步。”张居正揉了揉太阳穴

 

“臣早年便提议削减宗室们的俸禄,如今看来,此事确实不容再拖。”“三个庞大的藩系!光是一个山西就有两支···”

 

朱翊钧猛地起身。神情焦躁。

 

“朕登基以来,光是这些宗室的俸禄就让国库不堪重负。如今一看,居然还在不断增加!“陛下息怒。这弘治年间究竟发生了何事,天幕还未显示。或许先皇已有应对之策。”

 

“先皇?哼!”朱翊钧冷哼一声。

 

“先皇在位时尚且能维持,如今这些人越来越多,朕的国库迟早被他们掏空!张爱卿,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依臣之见···”张居正话未说完。

 

天幕上的画面又开始变换。朱翊钧重新坐下。

 

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这位正值壮年的皇帝。既想削减宗室开支。又担心引发动荡。

 

【弘治九年十一月,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去世。】

 

【明实录中破天荒的特意记录了这个藩王留下来的儿子数量,一共是44个儿子,还有50个左右的女儿。人数上直接碾压了太祖皇帝,康熙见了都得感叹这腰子是真好。】

 

【面对这么多张要吃饭的嘴,山西布政使衙门就懵了。当地官员赶紧上奏,请求朝廷解决一下。无奈之下,明朝自太宗皇帝以来,第一次出台了限制宗师人口的制度。】

 

【虽然这套规定没办法彻底解决,但最起码说明大明朝是知道宗室人口多这个问题的。】

 

【虽然这个规定对没有自觉性,管不住四代庆成王接班。这个王爷打破了自己父亲的记录,生了一百多个儿子。】

 

【为此王世贞还特意记录了此事,说这些儿子们都获得了镇国将军职位,衣服都是紫色的,但兄弟们之间几乎谁都不认识谁。】

 

一一“每年过年得准备多少个红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