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宋的中心
\"这叫'响竿郎',专给夜航船引路。\"孟三往河里啐了口槟榔渣,\"去年童枢密使生辰,老子用三百斤白糖雇他们摆出'寿'字...\"话音未落,船身猛震——桥头税吏的挠钩已搭上船舷。
王大郎抄起铁锹就要拍,却被陈太初按住:\"军爷辛苦。\"他笑着递上鎏金糖盒,底层暗格里躺着对翡翠耳珰。税吏指尖抹过糖霜,突然压低声音:\"蔡太师府上采办的船队,申时过虹桥。\"
暮色漫过汴河时,陈太初嗅到了东京。那气息先是混着樊楼羊羔酒的热气,又裹着大相国寺的沉香味,最后化作满河漂着的胭脂水粉——二十四艘花船正载着行首娘子们赴宴,珠帘后飘来的琵琶声里,竟夹杂着西夏口音的胡商叫卖。
政和元年深冬,陈太初在开德府初识童贯亲信。那日他正调试水轮磨坊,忽有快马踏碎河冰而至。马上骑士蟒袍玉带,抛来枚刻海东青的银牌:\"童帅征方腊缺军饷,听说小官人有个会下银蛋的糖坊?\"
\"三千斤白糖换三年漕运平安。\"陈太初将糖粉撒向冰面,阳光下晶粒如星,\"再加条附约——我要黄河渡口所有税吏的腰牌拓印。3?我;¤?的;°e书?城¥ +无|?错′内?±容?:2\"那夜,王大郎蹲在冰窟窿旁,看着糖浆冻成的\"童\"字顺流而下,直漂向东京方向。
次年春,漕帮突然让出孟津渡三成运力。陈太初在交割文书里发现夹带的西军箭簇订单,才知童贯早将白糖充作边贸硬通货——西夏贵族竟愿用战马换糖霜,十斤糖抵一匹河曲马。
陈太初下了漕船,来到了汴梁城最繁华的地段“樊楼”。
小二哥给个三楼的雅间,说着看一眼书童墨染。墨染心领神会的从袖口掏出一锭大概三两银子,抵到小二的手中。
小二一掂量,马上笑脸道“大官人,抬举小人了,不过今天三楼雅间客满了,不知道四楼可否?”
陈太初知道,樊楼是楼越高,消费越高,这小二这是要宰外乡人啊!
“还让小二哥知道,鄙人有客人,在贵店三楼“春”字号雅间订过了,不知可否通融。
“原来是白娘子的贵客,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让官人笑话了,您跟小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