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脊梁一个老学究

第266章 墙里开花墙外香(第3页)

 

陈太初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罗江啊…”

“啊?王爷您吩咐!”罗江赶紧正襟危坐。

“你…得空…多跟你王奎叔…学学。”陈太初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别光…惦记着…船上那点…力气活!这‘鹰圆’…这‘厂子’…这‘学堂’…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懂吗?”

罗江一愣,挠了挠头,看看陈太初,又看看赵大柱,再看看手里那枚刻着鹰和龟的银币,一脸茫然:“学…学啥?学…学刻钱?还是…学…熬糖?”他小声嘀咕,“熬糖…能有…跑船…挣得多?”

陈太初:“……”

赵大柱憋着笑,肩膀直抖。

阿囡舔着糖葫芦,湛蓝的大眼睛眨了眨,脆生生道:“罗叔叔笨!爹爹让你…学…当财神爷!”

“噗!”赵大柱终于没忍住,笑喷了。

傍晚,“醉仙楼”。

二楼雅间,陈太初凭窗而坐。窗外,华灯初上(鲸油路灯),“新汴梁”主街依旧热闹。酒楼下,几个喝得醉醺醺的漕帮汉子,正勾肩搭背,扯着破锣嗓子嚎着不成调的俚曲:

“嘿!新汴梁…好地方!熊掌鹿肉…管够尝!”

“鹰圆揣兜里…叮当响!比那…倭国…抠搜金子…强百倍!”

“王伦爷…王奎爷…是咱…亲祖宗!”

“跟着祖宗…有肉吃!有酒喝!有…金山…银山…抱!”

歌声粗犷,跑调跑到姥姥家,却透着一种发自肺腑的、扎根异域的豪迈与…归属感!

陈太初端起酒杯,琥珀色的“雪松醉”在灯下荡漾。他望着窗外那片被灯火点亮的、充满生机的冰雪荒原,又低头看了看掌心那枚温润的“鹰圆”银币。鹰目锐利,玄龟沉稳。

“王奎…”他低声呢喃,嘴角缓缓勾起一丝欣慰的、带着释然的弧度,“好小子…真…出息了!”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滚入喉管,带着松木的清香与…一丝…老友重逢般的…暖意。

窗外,醉汉的歌声更响了:

“新汴梁…是我家!金山银山…花不完!”

“赶明儿…娶个…海达妞!生一窝…小财神!”

“气死…那…汴梁城…穷酸…酸…秀才!哈哈哈!”

陈太初摇头失笑,指尖弹了弹那枚“鹰圆”。

“叮——!”

一声清脆的微响,在喧闹的夜色中…荡开一圈…属于开拓者的…金色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