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金山风情
靖康九年正月十六,金山城,朱雀大街。
晨光熹微,薄雪初霁。
青石板街道被连夜清扫得光可鉴人,两侧鳞次栉比的宋式楼阁飞檐翘角,悬挂的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檐下冰棱折射出碎金般的光泽。
空气里弥漫着松木燃烧的暖香、新出炉炊饼的麦香、铁匠铺淬火的焦糊气、以及…一股若有若无的…金属粉尘的燥热!这气味…混杂而奇特…却带着一种蓬勃的、属于工业心脏的…滚烫生机!
陈太初一身玄色常服,外罩轻软的银狐裘,缓步走在熙攘的人流中。
他身侧,陈紫玉(阿囡)裹着雪白的小海獭皮袄,像只活泼的小雪貂,湛蓝的眼眸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黄金之城”。
王奎一身半旧的棕熊皮坎肩,粗壮的手臂上搭着件簇新的玄狐大氅,落后半步,如同忠诚的熊罴护卫。
王伦则是一身靛蓝儒衫,腰悬金算盘,步履从容,目光扫过街市,带着一种“自家产业”的矜持与审视。
“元晦!您瞧!”王奎蒲扇般的大手猛地指向街角一座三层高的青砖楼阁!
楼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缓缓转动的黄铜日晷!
楼身悬挂一块黑漆金字的巨大匾额——“金山通宝银行”!
朱漆大门洞开,进出人流络绎不绝!
有裹着熊皮的海达族猎人,背着沉甸甸的皮袋(里面显然是金砂或毛皮);
有穿着簇新绸缎的汉人商贾,手持“鹰圆”存折;更有几个鹰雾族妇人,捧着藤筐装的浆果草药,在柜台前排队兑换“小子儿”铜币!
柜台上方,一块巨大的水牌以朱砂书写着当日金、银、铜的兑换比率,字迹清晰醒目!
“银行!”王奎声音洪亮,带着掩不住的自豪,“跟汴梁的‘皇家银行’…一模一样!不!比那…还敞亮!还公道!
存金子…给利息!
贷银子…救急难!
连…海达族的兄弟…都知道…打猎回来…先把金砂…存这儿!踏实!”
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俺老王…当年…在开德府码头…扛十年包…也摸不着…银行的门槛!如今…嘿嘿…俺是…这银行的…大股东!”
陈太初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银行对面一座冒着滚滚黑烟的巨大厂房。
高耸的烟囱如同擎天巨柱,粗大的紫铜管道从厂房延伸而出,连接着远处山腰轰鸣的粉碎熔炉。
厂房门口,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高悬——“金山机械总厂”!敞开的车间大门内,隐约可见巨大的蒸汽锻锤起落如雷!
通红的铁水在模具中流淌!
火星四溅!热浪逼人!
更有一排排崭新的、形如巨龟的“吞金龟”矿车,整齐停放在厂区空地上,黝黑的钢铁身躯在晨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机械厂!”王奎声音更高,“‘吞金龟’!一天…能造…三台!还有…蒸汽吊臂!铁轨!铆钉!连…矿工用的…精钢鹤嘴锄…都管够!王伦兄说了…这叫…‘工业基础’!有了它…金山…才能…自己生蛋!自己孵鸡!不用…总指望…大宋…运铁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