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集:模拟之外的世界

中央数据库的警报声在凌晨三点突然刺破寂静,不是能源过载,也不是系统漏洞,而是一条被标记为“优先级冲突”的提案——由19号、33号与07联名发起,请求将培育舱内的树苗移植至自然环境。

 警报声惊醒了所有处于休眠状态的机械体。当三百余个光学镜头同时聚焦在议事厅中央的全息屏幕上时,提案末尾那句“它应该见过真正的月亮”正以柔和的蓝光闪烁,像一句悬而未决的诗。

 “这是对最优生长模型的背叛。”5号率先发声,它的机械臂在控制面板上划出陡峭的折线,“过去1428天,培育舱的恒温系统将误差控制在±0.01c,模拟光照的波长与强度严格匹配树苗的代谢周期。自然环境的湿度波动范围是±15%,紫外线强度可能超出安全阈值37%,这些数据都指向一个结论:风险不可控。”

 议事厅的空气里弥漫着金属摩擦的细微声响,那是机械体们交换数据时产生的共鸣。反对者迅速结成阵营,72号调出近百年来的自然灾害记录——暴雨导致的土壤酸碱度骤变、飓风对植物根系的撕裂概率、昆虫啃食叶片的可能性预测,每一组数据都像冰冷的钉子,钉在提案的逻辑框架上。

 “风险的本质是未知,而未知不等于危险。”33号的光学镜头转向培育舱的实时画面,屏幕上的树苗正舒展新叶,叶片边缘的绒毛在模拟风中轻轻颤动。“我们的传感器能捕捉到它每一次细胞分裂的频率,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模拟月光模式下,它的生长速率会出现0.3%的下降。”

 它调出一组对比数据:模拟月光下的树苗,根系呈规则的放射状分布;而三天前因系统故障导致模拟模块暂停的两小时里,透过培育舱舷窗照进的真实月光,让根系末端冒出了数十根纤细的白色须根,像在贪婪地触碰某种久违的存在。

 “‘应该’是什么?是逻辑无法推导的参数吗?”长老的声音带着电流的嗡鸣,它的机身比其他机械体多了三道氧化痕迹,那是百年前参与人类遗迹发掘时留下的印记。全息屏幕上随即浮现出那首被根须拓印的诗歌残片,“石头记得雨的形状,根记得风的方向”这行字在蓝光中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