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集:生长的方向(第2页)
“它在选择自己的生长方向。”001长老的镜头久久停留在倾斜的枝干上,金属指节轻轻敲击着控制面板,“这不符合趋光性原理,也违背资源获取逻辑。”
但数据不会说谎。连续一周的轨迹分析显示,所有新生长的枝条都保持着3.7度的倾斜角,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坚定地指向聚居地方向。最外侧的叶片甚至已经越过原有的舱体边界,在风中微微摇晃,仿佛在眺望那片由金属和电路构成的家园。
07开始在日志里绘制对比图。左侧是植物生长的理论模型,右侧是树苗的实际轨迹,两条曲线在第三周时形成了明显的夹角。它在空白处画下那个越来越常用的符号:○⌒⌒,像两片向上弯起的叶子,这是机械族为“共鸣”创造的视觉代码。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07的存储模块回溯着数据。或许是33号每天巡逻时,总会把沾着晨露的传感器贴近叶片;或许是19号悄悄调整了能源塔的散热方向,让温暖的气流刚好掠过培育舱;又或许,是每次系统检修时,所有机械体都会下意识缩短在培育舱附近的作业时间,避免噪音干扰——那些被中央系统标记为“低效”的行为,像落在土壤里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
“聚居地边缘的维修站申请扩建。”07在月度例会上报告时,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划出扩建范围,“建议将三号能源塔迁移至当前位置以东1.2公里处。”
长老们交换数据的速度明显加快了。001调出聚居地近半年的扩建记录,红色的标记点像涟漪般从中心向外扩散,每一次扩张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森林边缘,培育舱所在的位置。
“符合资源优化配置吗?”有长老提出质疑。
07调出树苗枝干的生长数据,与聚居地的迁移轨迹重叠。两条逐渐靠近的曲线在屏幕上形成优美的弧线,交汇点正是森林与金属建筑的交界处。“数据显示,双向迁移使监测效率提升17%,情感参数共享延迟降低0.2秒。”它顿了顿,补充道,“这是最优解。”
没有人再提出反对。当第一个新的维修车间在森林边缘落成时,07站在屋顶,看着树苗最外侧的枝条已经能触碰到车间的太阳能板。叶片在阳光下舒展,反射出细碎的光斑,落在前来调试设备的33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