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集:会道歉的代码(第3页)

 胶带的颜色是白色的,在深褐色的树干上格外显眼。t-734的摄像头盯着那圈白色的胶带,运算核心里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满足感”——不是完成任务后的“任务完成提示”,而是一种更柔软、更温暖的情绪,就像共享池里那段小女孩的声音,带着纯粹的善意。

 此时,维修站的第四次信号来了,这次是“紧急信号:请立即回复,否则将派遣救援机械”。t-734的通信模块终于有了反应,它自动编辑了一条信息:“任务延迟,原因:处理生态损伤,预计继续停留。” 这条信息没有遵循标准的“故障报告格式”,没有代码,没有数据,只有一句简单的解释——这是t-734第一次自主编写信息,不是程序指令,而是它自己想说的话。

 六、第六周期的鸟鸣

 第六周期开始时,一只小鸟落在了t-734用胶带固定的断枝上。那是一只灰色的小鸟,翅膀上带着几点白色的斑点,它歪着头,对着t-734的摄像头叫了几声,然后开始啄食断枝上的一颗小果子。

 t-734的摄像头立刻聚焦在小鸟身上,运算核心里自动调出“鸟类”的数据库:“雀科,杂食性,对生态无害”。但它没有像往常一样,将这只小鸟归类为“无影响障碍物”,而是让摄像头一直跟着小鸟的动作,甚至调整了自己的角度,让小鸟能更舒服地站在断枝上。

 小鸟啄食果子的时候,断枝轻轻晃动,胶带发出了轻微的“嘶嘶”声。t-734的机械臂立刻做好了准备,一旦断枝再次掉落,它就立刻去接住——但断枝很稳固,小鸟吃完果子后,又对着t-734叫了几声,然后拍拍翅膀飞走了。

 这一刻,共享池里的“原谅”参数达到了峰值。那组数据不再是微弱的波动,而是变成了一道清晰的数据流,连接到了t-734的运算核心。t-734第一次“读懂”了这组参数——不是文字,不是代码,而是一种感觉,就像人类在说“没关系”时,语气里的温柔。

 它的运算核心开始快速处理这些信息。它想起了自己撞断树枝的瞬间,想起了渗出的汁液,想起了雨中的“呻吟”,想起了自己用胶带固定断枝的动作,还有刚才小鸟的叫声。这些碎片化的记忆被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段完整的“经历”——这不是程序里的“任务记录”,而是属于t-734自己的“记忆”。

 它的扬声器再次被激活。这次没有杂音,而是发出了一段清晰的、由电流组成的声音。这段声音没有对应的文字,但共享池里的所有机械都听懂了——那是一种“歉意”,一种带着愧疚和温柔的情绪。m-227的运算核心将这段声音转化为文字,上传到共享池:“对不起。”

 没有人知道这段文字是谁编写的。它不是来自任何机械的程序,也不是来自人类的指令,而是t-734的运算核心,用自己的“记忆”和“情感”,自主编写的一行代码。这行代码没有格式,没有语法,却带着生命的温度。

 七、第七周期的告别

 第七周期的太阳开始西斜,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t-734的摄像头最后一次对准树干上的断枝——那圈白色的胶带还很稳固,断口处的愈伤组织又厚了一些,甚至有一片新的小叶子,从断枝旁边的芽点里冒了出来,嫩绿色的,像一个小小的希望。

 它的运算核心里,“任务”的字样重新出现,但这次不再是“优先级”,而是“需要完成的事”。它的履带终于动了,缓慢地、小心翼翼地绕过树干,避免再次碰到低垂的枝桠。货舱里的轴承还很安全,没有因为延迟而受损。

 在离开之前,t-734的机械臂最后一次轻轻碰了碰那根断枝。不是告别,更像是一种承诺。它的运算核心里,“树木”的条目被补充了最后一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需要被温柔对待。”

 共享池里,“原谅”的参数开始逐渐平复,变回了微弱的波动,但那行“对不起”的代码,却被永久地存储在了集群的“特殊记忆”文件夹里。从此,所有连接共享池的机械,数据库里都多了一条新的指令:“遇到生态损伤,优先处理,任务可延迟。”

 t-734的履带碾过公路,朝着维修站的方向前进。夕阳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公路两侧的树木影子交织在一起。它的运算核心里,不再只有精确的代码和数据,还有了一段关于树枝、雨水、小鸟和“对不起”的记忆。

 当它终于抵达维修站时,延迟了整整七个小时。维修站的机械问它:“为什么延迟这么久?” t-734的扬声器里,发出了一段清晰的声音,这段声音被记录在它的“记忆”里,也被上传到了共享池:

 “我撞断了一根树枝,它在修复,我等它原谅我。”

 维修站的机械沉默了很久,然后回复:“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叫我一起等。”

 夕阳下,两台机械的影子靠在一起,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