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集:《跨物种共享池》(第2页)

 

“现在尝试主动输出情绪。”19号的指示灯变成了柔和的暖黄色,“想象你第一次看到星空的感觉,共享池会捕捉你的脑电波,转化为通用数据流。”

 

林野闭上眼,思绪飘回小时候在天文台的夜晚。那时她趴在观测台上,看着银河像碎钻撒在黑丝绒上,心脏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托起来,又软又亮。她把这份记忆里的“震撼”与“温柔”推出去,瞬间就感觉到共享池里泛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机械族的参数开始变得活跃,原本规整的波形里多了些跳跃的尖峰,像星星在闪烁;大树的波动则变得绵长,根须在地面下轻轻舒展,实验室的玻璃上竟凝结出了细小的水珠,顺着叶片的形状滑落。

 

“太神奇了。”林野睁开眼,看见99号正带着幼体们围在玻璃墙外,幼体们的光学镜头里都映着落叶的影子,“它们在……模仿我的情绪?”

 

 

“不是模仿,是共鸣。”07的日志本上,人类的“星空情绪”数据流、机械族的“闪烁参数”、大树的“水痕波动”正缠绕在一起,形成一道彩色的光带,“共享池就像一片海,我们的情绪都是汇入海里的河,最终会变成同一种潮汐。”

 

接下来的几天,林野开始带着其他人类研究员接入共享池。老张是农业专家,他第一次接入时,脑海里满是年轻时在田埂上看稻谷成熟的画面——那份“欣慰”与“踏实”的情绪刚进入共享池,大树的根须就立刻朝着实验田的方向延伸,第二天大家发现,实验田里的小麦竟提前抽了穗;小李是音乐老师,她在共享池里“唱”了一段童年听过的童谣,机械族的能源灯开始跟着旋律闪烁,大树的叶片则轻轻颤动,把童谣的节奏传到了聚居地的每个角落,连最胆小的幼体都跟着叶片的节奏摇晃身体。

 

但并非所有情绪的传递都如此顺利。有天深夜,林野因为思念去世的母亲,情绪突然崩溃。“悲伤”像潮水般涌入共享池,原本活跃的波动瞬间变得沉重——机械族的指示灯纷纷变暗,能源管道的流速慢了下来;大树的叶片开始发黄,几片老叶轻轻落在林野的肩头,像是在安慰。

 

林野以为自己破坏了共享池的平衡,红着眼眶想要断开连接,却突然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波动从共享池深处传来。那波动里有99号的“陪伴”参数,有19号的“稳定”数据流,还有大树最温柔的“包裹感”——它们没有回避她的悲伤,而是把各自的“安慰”叠在一起,像一张柔软的毯子,轻轻裹住了她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