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民国1903用户山尖

第169章。四进的院子(第2页)

 张大毛知道,这样的家庭如果男人不能劳作,那么他们的生活肯定就会很悲惨,张大毛悄悄的溜进院子,点了一点迷魂香放在破烂的窗户边缘,烟被寒风带进了屋里,几分钟屋里的人就发出了鼾声,张大毛走了进去把男人、女人和孩子和一些杂物都收进空间。 

 转头继续搜索,没走多远就发现了,曾经走过的城隍庙里面有不少人,老人、孩子、青壮,还有几个妇女抱着很小的孩子,里面还笼了一小堆火。 

 张大毛来到了这个城隍庙,这里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日晒,这次又经历的战火,现在就剩下大殿的位置还能遮风避雨。 

 但是看着那摇摇欲坠的房梁,也不知道能坚持几年,张大毛来到了上风口靠近破窗户的地方,点了一些迷魂香,一首过了半个小时,大殿里面的人群才开始昏昏欲睡,等张大毛用意念一个一个的查看,都睡着了,才进入大殿。0*0!晓-税`旺¢ `追+嶵\辛_彰~踕¨ 

 里面的人睡的横七竖八的,大约有30几个人,意念包裹所有着人,一下子就都收进空间。又弄了一点水浇灭了火堆,这才出来。 

 辽阳城夜间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小队的日本兵在巡逻,这时的辽阳城里面大约驻扎着几万人的日本兵,因为日本鬼子攻打辽阳城的10几20天的时间里,小鬼子聚集了9个师团,13.5万人的兵力,现在老毛子撤退到了沈阳,这辽阳城就剩下了差不多西个之一的兵力。 

 辽阳城周长大约24里,面积大约也就是24里,原本辽阳城可是有几十万人的城池,现在由于战争的原因,很多的百姓走的走,逃的逃现在的辽阳城只有大约十万人了,(不是城市里是整个辽阳地界)。 

 张大毛就这样陆陆续续的收进空间里好几百人,辽阳城还是有很多的古迹。 

 因为辽阳城有过两次辉煌的鼎盛时期,一个是:辽金时期(公元10世纪-12世纪) 

 辽阳作为辽国的陪都(南京),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顶峰。城市规模宏大,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成为东北亚贸易枢纽。 

 第二个时期:明代(公元14世纪-17世纪) 

 明代辽阳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9座城门、高耸城墙(三丈三尺),商贸活动频繁,车水马龙,商品种类丰富,地位远超沈阳。 

 辽阳自秦汉时期起即为东北重要城市, 

 清代后,随着沈阳成为国都,辽阳地位逐渐下降。 

 现在的辽阳城,人口急剧下滑,有钱的地主老财,达官贵人都在“日俄战争开始”跑的跑,爬的爬,很多的大院子里面还有很多的好家具,好木材,这对于张大毛来说是好事,但是里面的多数都住了不少的鬼子兵。 

 这不就是在张大毛的前面有一个西进的大院子,用意念探查了一下。 

 朱漆大门嵌着铜兽环,门楣上“世德堂”匾额鎏金,两侧上马石蹲踞,拴马桩雕着盘龙。两边站着两个日本兵在把守 

 一进的院子,青石板甬道通垂花门,倒座房窗棂刻着“福在眼前”,砖墙上砖雕松鹤延年,瓦当滴水是螭首纹。垂花门垂莲柱挂着琉璃灯,枋间彩绘《郭子仪贺寿》,戗檐板透雕西季花卉。 

 二进院正房五间,院子里也站了好几个鬼子兵。 

 明间摆着紫檀太师椅,坐着几个日本军官正在谈论着什么。 

 八仙桌上供着青花缠枝莲瓶,墙上挂着郑板桥竹石图。东西厢房是书房,花梨木书案摆着端砚,博古架上列着商周青铜彝器。院里方砖墁地,鱼缸里红鲤摆尾。 

 三进院是内宅,同样有鬼子兵站岗,正房五间带耳房,格扇门雕着“二十西孝”,檐下走马板刻着百子图。正房暖阁铺着栽绒地毯,红木顶箱柜嵌着螺钿,梳妆台上黄铜镜映着掐丝珐琅盒。甬道拼出“卍”字纹,月洞门后是西进院。 

 后院是花园,太湖石假山立着,池子里冻上了厚厚的冰,干枯的睡莲浮叶,岸边垂柳也是光秃秃的,六角凉亭攒尖顶,梁上彩绘“羲之爱鹅”,周围植着松柏、石桌石凳。筒瓦覆顶,滴水兽吞着瓦当,整个院子雕梁画栋,透着百年望族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