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就一个举人嘛!写就完了!(第2页)
这是改革之前,集思广益?
王安石变法历来争议很大,甚至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灭亡,虽然可能过于夸张,但王安石变法一直被人诟病。
直到近代戊戌变法,因为政治需要,才慢慢“洗白”了王安石,在此之前,王安石一直被视为奸相。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很大争议,它注定不可能成功,因为它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机制。
而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制。
以青苗法为例。
青苗法是在老百姓青黄不接时,为老百姓提供低息贷款,一来可以帮助百姓,二来可以为国库创收,三来可以打击民间高利贷。
出发点可以说非常好。
但具体实施呢?
朝廷如何确定哪些百姓需要贷款?哪些不需要?又没有现代的银行系统,个人财产一查便知。
另外,朝廷又如何确定地方官府推行新法的进度和力度?
以古代科技水平根本无法确定,所以朝廷只能看官府贷出去了多少银子,以及收回了多少利息,来判断新法的推行力度。
因为这才是最直观的数字。
而这,也导致青苗法大变样,地方官府为了政绩强制百姓贷款,不需要也得贷,还不起怎么办?
不怕,富户和贫户捆绑,强制富户为贫户担保,贫户还不起富户还,并且随意提高贷款利息。
加上有人支持变法自然就有人反对,朝堂上新旧党之争严重,最终的结果就是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宋神宗看到一幅流民图,才最终停止了变法。
有人说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宋神宗对王安石的支持力度不够。
其实不然,宋神宗雄心勃勃,对王安石的支持力度,在历史上都少见,根本原因就是,王安石的新法本身就有极大的问题。
加上太过理想化,
当然,这些已经不重要。
许夜也不关心,他关心的是眼下。
若是景朝也这么折腾一下,那多半要步北宋的后尘,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新法注定不可能成功,强行推,只能像北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