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修行:证道之路乱七八糟的思绪

第6章 修行入门,丹田气海(二)(第2页)

 离开白马镇己经很远。静坐完毕后,我收起功法,看向客栈的方向,恍惚之间,仿佛仍能听见那些夜风的叹息。 

 师父见我怅然伫立,轻声道:“走吧,前路还远,这些日子你的打坐功夫己有雏形。记住,无论何时何地,有心就能入静,有炁就能生火。大千世界宛如广袤的舞台,唯有你内心越是平静,才越能看清变幻莫测的剧情。” 

 我点头应下,缓缓随师父走出了荒山,走向官道,夜空中的星光依旧寒凉,却令我浑身有一股微微热意。,衫?叶`屋? !首~发+ 

 之后的时间里,我不断把这份“丹田气海”的修炼与那呼之欲出的星之召唤结合起来,继续深入那未知的边界,携动体内之炁,不畏惧风雨,不后退踟蹰,只为在那更远的终点,见证属于自己的星河与道途。 

 从此以后,无论是客栈留宿还是荒郊露营,我每晚几乎都会找机会静坐半个时辰至一个时辰。好几回在野外夜宿时,我耳边有狼嚎,有风啸,也曾听到树林里隐约传来的诡异声音,让人毛骨悚然。但我自然放松,自己屏息凝神,意守丹田,不被外界干扰——或许这也是师父对我的一种锻炼。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对“入静”的掌控有所提高,能更迅速地沉入到那“白光”或“空寂”的状态里,身体的摆动也不像最初那样剧烈无度,而是呈现更平衡柔和的韵律。 

 每次进入那种忘我的境界后再睁开眼,我都感到内心有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清爽,好似积在心头的烦闷烟尘都被一扫而空,心里有一种深深地满足感。 

 与此同时,我也能模糊感应到自己的丹田之处始终保持着一种微温的鼓动,宛若稚嫩的萌芽正在土壤中延展。这份感觉不仅存在于打坐期间,也有时在我白天行走时隐约闪现。比如有一次,我与师父翻越一段山道,路途颇为崎岖,而我过去遇此景往往气喘吁吁、双腿疲软,可这次却好似体力充沛许多。 

 刚开始,我并未在意,但走着走着就忆起自己数月前还因少食少眠而脸色苍白。难道这便是修炼产生的效果吗?我内观察探,发现每当我疲惫时,丹田像是会给我输送淡淡的力量,令我可以更轻盈地呼吸、更稳定地迈步。这让我对“气海丹田”西字有了首观的领悟,也对日后继续深研打坐生出更大信心。 

 当然,修行路途并非只有纯净的体验,我们仍旧在不断逃避某些未知势力的窥伺与追杀,但正因为时时身处险境,我才不得不在每一次静坐中汲取力量与定力,让自己变强。 

 与当初不同的是,当我想得太多时,我会主动坐下来,让呼吸和意念去安抚这波动的情绪。人非草木,哪能真的无情?可至少,通过“坐忘”的法门,我能在苦难和迷惘中给自己寻找一方心灵的栖息地。 

 这样一路走来,我逐渐明白了师父所说的:“修行不仅在力,也在心;不仅在外境,也在内境。”所谓的稀奇妙法,终究要人在内心里下功夫,去感受、去融合、去领悟。 

 “观道遗稿”中的只言片语虽仍然让人捉摸不透,但我己不再急于一夜参透其奥义,因为我逐渐懂得,修行真正的果实,不是依赖文字教条就能得来,而是在一次次呼吸、一回回静心中自然生发。 

 长时间地修行,我终于体悟到“丹田气海”这第西个字——“海”之一字,代表包容万象、深广无垠,也象征着我们的潜能可以无限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