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裕王府叙,缘起天机(第2页)
我沉吟片刻,道:“王爷,修道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然王爷身居高位,社稷在肩,难以脱身。然道法自然,亦可融入日常。王爷若于闲暇之时静坐冥想,修身养性,辅以吐纳之术,未尝不可得道之门径。至于长生之道,需机缘与根骨,非一朝一夕可成。”裕王闻言,若有所思,点头道:“仙师所言极是,本王受教了。”
正谈间,一名中年文士步入厅内,拱手道:“王爷,林仙师,下官张居正,见过二位。”裕王笑道:“张先生来得正好,林仙师,这位是本王的幕僚,现为小儿之师。”我起身还礼,道:“张大人,久仰大名。~卡+卡¢暁-税¢蛧+ ^追/蕞~鑫_漳\踕/”张居正仪表堂堂,目光深邃,言辞间透着忧国忧民之情。他拱手道:“林仙师祈雨救民,功德无量,下官钦佩不己。”
我谦逊道:“张大人过誉,贫道不过尽了一份力。”三人落座,张居正开门见山道:“仙师,近日朝中局势动荡,陛下虽有改观,然积弊己深,民生多艰。下官听闻仙师一路北上,见闻颇多,可否与下官一叙?”我点头道:“张大人既有此意,贫道自当畅言。”
我将一路所见娓娓道来:江南大旱,百姓流离;黑风岭光明教肆虐,祸乱乡里;京师虽繁华,暗流却汹涌。张居正听后,眉头紧锁,沉声道:“仙师所言,与下官所见不谋而合。朝廷贪腐横行,边关鞑靼屡犯,国库空虚,实乃大患。”我叹道:“张大人忧国忧民,令人敬佩。贫道虽是修道之人,亦愿为天下尽一份力。”
张居正眼中闪过喜色,道:“仙师若能相助,实乃大明之福。今日得见仙师,下官受益匪浅。”我微笑道:“张大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贫道不过是抛砖引玉。”裕王在一旁听罢,笑道:“林仙师与张先生一见如故,本王甚慰。不如请仙师移步内院,共进午宴,顺便见见本王之子。”
我欣然应允,随裕王与张居正步入内院。内院花团锦簇,一名年轻公子迎上前,年约十岁,眉清目秀,气质聪颖,正是裕王之子朱翊钧。他向我行礼,脆声道:“朱翊钧见过仙师。”我打量他,见他灵气逼人,天资不凡,心中暗喜,微笑道:“小公子不必多礼。”
裕王笑道:“翊钧,这位林仙师乃当世高人,你可要多多亲近。”朱翊钧点头,眼中满是好奇。宴席摆开,菜肴精致,众人围坐畅谈。席间,我与裕王论道,与张居正谈政,气氛融洽。裕王忽道:“林仙师,本王有一不情之请,欲让翊钧拜仙师为师,望仙师不弃。”
我一愣,连忙摆手道:“王爷言重,贫道修行未成,恐误人子弟。小公子聪慧过人,未来必成大器,贫道不敢妄自收徒。”裕王坚持道:“仙师神通广大,教导翊钧,必能使其受益匪浅。”我沉吟片刻,道:“王爷厚爱,贫道愧不敢当。既如此,贫道可教小公子一些修身养性之法,但不敢以师徒相称。”
裕王大喜,点头道:“多谢仙师。”我走近朱翊钧,掐指一算,微笑道:“小公子与贫道有缘,未来成就不可限量。”我从袖中取出两物,一为平安符,一为传音玉佩。我将平安福递给朱翊钧,道:“此福可保小公子平安,望随身携带。”裕王妃在一旁连忙接过,挂在朱翊钧身上,感激道:“多谢仙师赐宝。”
我又取出传音玉佩,晶莹剔透,散发淡淡光芒,递给朱翊钧道:“此玉佩乃传音之宝,若遇危难,摔碎玉佩,贫道自会赶来相助,仅限一次。”朱翊钧接过玉佩,爱不释手,欢喜道:“仙师真厉害!”裕王妃感激涕零,眼中泪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