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文明方舟,书海初成(第3页)
在那里,我见到了那位,身受宫刑,却依旧忍辱负重,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史官。
他的“文气投影”,并非一个具体的人形。
而是一支,笔锋如刀,蘸着血与泪,在虚空之中,奋笔疾书的……
史笔!
我向他,问乱世之根源,问王朝之兴替。
他没有回答我。
他只是,在那片由无数“兴、亡”二字,所构成的,灰色的天空之上,写下了四个,至今依旧振聋发聩的,血色大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我也曾,潜入那片,由《孙子兵法》凝聚而成的,充满了肃杀与诡谲的“迷雾之海”。
在那里,我没有见到任何人影。
我只“看”到了,无数场,由最纯粹的“兵棋”,所推演出的,沙盘之战。
我向那片迷雾,问以弱胜强之道,问守护苍生之法。
那片迷雾,也没有回答我。
它只是,在我面前,演化出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与败。
直至最后,所有的“兵棋”,都消失了。
只剩下,一个,由无数阵亡士兵的“怨气”,所凝聚而成的,孤零零的,血色的“卒”字。
与那句,冰冷得不带任何感情的,千古名言。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最后,我走到了这片“书海幻境”的,最深处。
那是一座,朴实无华,却又仿佛承载了整个世界重量的,黄色的“高台”。
高台之上,没有亭台楼阁,没有诗酒文章。
只有一个,身穿陈旧的灰色儒袍,身形枯瘦,却又无比挺拔的……
老者的背影。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遥望着这片,由他开创的,波澜壮阔的文明星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看不清他的面容。
但我知道,他是谁。
他是孔子。
是这位,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其思想,早已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血脉之中的,最初的,播火者。
我走上前,在他的身后,静静地站定。
我没有问任何问题。
因为我知道,所有的问题,早已有了答案。
我只是对着他,这个孤独地,守望了这片文明,两千五百年的背影。
与我身后,那千千万万,前赴后继的,先贤的“文魂”。
深深鞠了一躬。
……
当我最终,从这片“书海幻境”之中,退出心神时。
武夷山下,已是月上中天。
清冷的月光,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我的身上,如同一层薄薄的清霜。
我的身体,依旧是那具,只有元婴初期的,年轻的身体。
但我的心,却仿佛,在刚才那场,跨越了数千年时光的“问道”之中,经历了一场,最彻底的,蜕变与升华。
我那颗初生的道心,终于被这些,不朽的“文魂”,打磨得,圆融,通透,再无半分滞碍。
我终于,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拓印者”,或是一个被动的“守护者”。
我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成为了这文明薪火传承之链上,承上启下的,新的一环。
我缓缓地,站起身。
我看着自己那双,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白皙修长的手。
我知道。
这双手,未来或许会沾染鲜血,或许会托起希望。
但它,将永远,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为这些赋予我智慧与风骨的先贤。
为那,值得我用尽一切去守护的……
文明火种。
而存在。
我抬起头,望向了那遥远的,北方的天空。
周身渐渐发出金色的光华,照得这片虫鸣的竹林如定格一般安静,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离开地面,星光聚成一束光柱,照射着我的头顶。
圆融、清晰,仿佛时光快速流动千年,千年的体验,也就一瞬间!
师父,渊儿,已明己道。
这火种之重,不在一人,而在万世。
渊儿必不负您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