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汽车上市(第3页)
除了传播华夏文化,通过国际视角解读苏绣技艺,还原其作为“东方艺术活化石”的历史地位,让歪瓜人感受一下华夏非遗的震撼......
还要为行业正名。
去年到今年,苏绣份额化交易缩水,叶辰与姚女士要以纪实手法呈现传承人坚守匠心的故事,重塑公众对苏绣艺术价值的认知...
2011年,互联网还不是那么发达,中西部地区获取国际信息的来源还有很多是通过电视新闻。
纪录片一出来当然要上电视......
叶辰准备的纪录片主题以“指尖上的文明对话”为核心,通过“历史经纬”“技艺密码”“当代突围”三个篇章,展现苏绣从宫廷贡品到国际艺术品的蜕变。
场景有苏洲博物馆宋代经袱、沈寿故居、意大利都灵世博会旧址(1911年苏绣参展地)。
沈寿还是叶辰在第一个副本里的师父。
一想起那时候天天旷工跑出来学苏绣,叶辰只想笑,至于江南织造局里的师父属于是倒了血霉。
被连累的没头没脑...
叶辰的苏绣师父原名沈云芝,字雪君,晚号雪宧,散装江输的苏洲人,是华夏近代刺绣史上的传奇人物,被誉为“针神”“绣圣”。
她不仅是苏绣技艺的集大成者,更开创了“仿真绣”(又称“艺术绣”)这一全新流派,将传统刺绣从实用工艺推向纯艺术领域,成为中西艺术融合的先驱,对近代华夏刺绣乃至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20世纪初,西方艺术(尤其是油画、摄影)传入华夏,沈寿敏锐地意识到传统刺绣在表现立体感、光影层次上的局限。
她大胆借鉴西方绘画的“明暗法”“透视法”,将油画的光影效果、摄影的细节真实融入刺绣,创立了“仿真绣”,彻底改变了苏绣的艺术表达范式。
1915年,《意大利皇后像》与她另一幅代表作《耶稣像》(绣制于1914年,还原了油画中耶稣的悲悯神态,细节精细到发丝、皱纹)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今世博会前身),一举斩获金奖。
这是华夏刺绣首次在国际大型展会中获此殊荣,沈寿因此被西方媒体称为“华夏最伟大的刺绣艺术家”,苏绣也从此被视为“东方艺术的活化石”,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新宠。
叶某人作为沈师父的虚空弟子,怎么也得再让苏绣名扬世界......
沈寿女士被称为“针神”,不仅因其技艺登峰造极——她能将发丝般粗细的丝线劈成更细的“绒线”(最细达0.1毫米),在方寸之间绣出千变万化的细节。
更在于她对刺绣艺术的“革命性”贡献。
以针为媒,连接华夏与西方的艺术精神,至今仍影响着当代刺绣创作者。
最后积劳成疾,47岁就病逝了。
这样伟大的女性,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作为沈门门徒,叶辰要把她的伟大,放进纪录片里。
真正的伟大从来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她这一生所做的事情,堪称伟大。
叶辰也是‘追星族’,追这样真正的明星实实在在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巧夺天工的作品给叶辰带来的震撼根本无法用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