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我能见见那位本地商人吗?(第2页)
这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让他确信这份材料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晚些时候我会把这些资料交给纪委,让他们去处理就可以了。关于纺织厂的事...”白敬亭合上材料,突然话锋一转,“你打算怎么经营?”
这个问题出乎顾方远预料。
也从侧面说明,白敬亭属于实干派,并不是那种把‘包袱’甩了,就不管后果的人。
他略作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画着圈。
“布料生产这块不仅要保留,还要扩大规模。我的服装厂现在每天要消耗...”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什么。
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账本。
封面上“顾氏纺织厂”几个黑色楷体字清晰入眼,“这是上个月的原料消耗记录。”
白敬亭接过账本时,手指在“120万斤\/月”这个数字上停顿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如今他手上有550台缝纫机。
100台是早期零散购买,300台是索菲亚帮忙采购,150台是顾方远他们从周边城市搜刮来的。
产量也从原来每日生产75万个,增加到175万个,此外高端领结也开始进入增产阶段。
(175万个,包含不同颜色,不同款式)
如今上海第二棉纺厂全力供给,依旧无法满足小岗村的需求。
目前能维持使用量,主要是上海第二棉纺厂拥有大量库存。
他知道这个数字的分量——在1980年,这样的产能足以让任何一位主管经济的领导动容。
窗外的知了突然鸣叫起来,为这个时刻增添了几分戏剧性。
“另外...”顾方远趁热打铁,从公文包侧袋取出一个精致的文件夹,“我六姐在设计方面很有天赋。如果接手纺织厂,我打算把闲置的缝纫机利用起来,成立一个成衣车间。”
他说着展开几张设计草图。
上面是六姐最新设计的几款时装,线条流畅新颖,与市面上常见的款式截然不同。
白敬亭的眼镜片上反射着图纸的轮廓,他看得格外认真。
办公室里一时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汽车鸣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