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红顶商人幕后天网

第522章 三家省城的国有企业(第2页)

他要在省城这个舞台上,和秦家彻底做个了断!

想到这里,顾方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起身回到宽大的办公桌前,熟练地拉开右手边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

然后他拿着文件回到休息区,重新在白敬亭对面的沙发坐下。

他手腕轻轻一抖,将那份文件不轻不重地丢在了白敬亭面前的茶几上。

“看看吧!”他的语气平静。

其实,在顾方远将文件放下的那一刻,白敬亭锐利的目光已经捕捉到了文件首页那醒目的标题——

《关于参与省城部分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可行性报告及初步方案》

听见顾方远让他细看内容。

白敬亭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伸手拿起文件,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文件里面详细罗列并分析了三家省城的国有企业:

《省城手表厂》

《省城家具二厂》

《省城自行车厂》

省城手表厂。

在顾方远上一世,这家厂子在这个时期,应该还是红红火火、效益颇佳的单位,要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会逐渐走向落寞。

而这一世,才1982年,文件里的数据显示,这家厂的效益已经一日不如一日,出现了严重的亏损。

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顾方远这只“重生蝴蝶”扇动翅膀所带来的效应。

他的崛起和一系列商业动作,间接加速了某些传统国企危机的提前爆发。

上一世,改革开放的春风真正吹到相对内陆的江南省时,差不多已经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

而这一世,由于顾方远和他的顾氏集团异军突起。

为南江市乃至整个江南省创造了巨额的税收和惊人的发展速度,使得省里高层信心大增,敢于提前放开政策,鼓励商品经济。

再加上早期被朱怀德这类人“养肥”了大批胆大的倒爷,这些倒爷积累了原始资本后,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纷纷自己组织货源,直接跑去大上海拿货。

这就导致了大量价格更有优势的上海名牌产品,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的海外走私货,如同潮水般冲击着省城的市场,并迅速向周边地区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