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红顶商人幕后天网
第572章 顾方远要是认第二
“要我说,就直接搁置!”古长春听完,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语气带着几分基于政策把握的底气,“这种事情,在省里闹得再大,最高也只能捅到您这里为止。
他们难道还敢继续往中央发?那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现在中央三令五申,强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基本国策。
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提什么‘挖社会主义墙角’,那本质上就是在反对改革开放,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到时候,即便咱们不动手,上面为了维护改革大局,也绝不会轻饶了这些带头闹事的人!”
他身为省国资委的一把手,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远比地方上的其他机构领导要深刻和敏锐得多。
也正是因为有这份底气,他之前才敢力主拿出省城三家经营困难的老牌国企进行转售试点。
甚至后来在私下里....
他也默许,甚至推动了国资局将那个名存实亡的“自行车二厂”生产牌照卖给顾方远。
因为他清楚,这是符合改革方向的探索。
若是倒退五年,回到1979年以前那个氛围下....
他干的这些事,随便拎出一件来,都足够被扣上大帽子,甚至可能有更严重的后果。
但如今改革开放已经彻底落实,那就要跟着党走才是正确道路。
古天明自然明白,大儿子这番话背后的逻辑和基于政策层面的自信。
他疲惫地摆了摆手,打断了儿子的话。
声音带着一种更深层次的忧虑:
“这件事,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性质更复杂。最近这几年,私人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活力是有了,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那些私人企业不仅是在终端市场抢占国有企业的销售份额,更关键的是,在上游的原材料争夺上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出价更高,条件更灵活,很多国有厂子根本争不过。”
他用力吸了一口烟,仿佛要将满腔的愁绪都吸入肺中:“买卖国有企业,资产转让,这还是摆在明面上,大家都能看得见、能讨论能监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