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红顶商人幕后天网
第588章 怎么就那么肯定?(第2页)
只有等到一支部队在战斗中被打残了,建制不全了,才会将剩余的人员补充到其他急需兵员的部队里去。”
杨振国最后点出了最关键的核心问题:“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就是在正面战场待久了的老兵,虽然单兵技能和心理素质极强,但他们往往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场肌肉记忆’和固定的作战思维模式。
让他们顶在阵地上打防御战、攻坚战,他们是绝对的好手。
但让他们突然转换角色,去执行需要高度灵活、隐蔽、协同的小队敌后渗透和突袭作战,他们反而很难适应。
因为那种大规模阵地战的习惯性思维和动作,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小分队行动的隐蔽性和默契度。
而韩文武他们不一样。
他们退伍后在你这里接受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就是侧重于小规模、高强度的特种作战模式。
他们之间的配合也是基于这套体系长期磨合出来的,这正是我们现在最急需的能力!”
顾方远上一世只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场的残酷。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山轮战)的具体细节,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后世网络上一些零散的、经过处理的资料。
以及这个时代报纸上偶尔提及的、语焉不详的战报。
特别是前线真实的、血淋淋的具体情况,哪怕在战争结束后很多年,很多细节也属于军事机密,很少会向公众完全曝光。
不过,从杨振国刚才描述的严峻形势以及他提出的特种作战构想来看,这个思路在理论上是具备可行性的。
不管最终实际效果如何。
这至少是一种积极的、试图打破战场僵局、减少我军战士无谓伤亡的尝试。
于公于私,顾方远都觉得应该支持。
他沉吟了片刻。
终于做出了决定,语气郑重地说道:“杨部长,我明白了。对于你提出的这个请求,以及你准备执行的这个特种作战计划,我个人原则上并不反对。”
但他紧接着话锋一转,强调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不过,具体去还是不去,这个决定权必须交给韩文武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