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迁都之议(第2页)
朱存梧先肯定了王应熊的意见,接着又问:“不知何人可巡抚辽东?”
朱谊源眼见王应熊先胜了一筹,不甘示弱地站出来,“启禀陛下,湖广布政使堵胤锡为官清廉,勇于任事,或可巡抚辽东。”
王应熊提出异议,“堵胤锡确实合适,只是他也算从龙之臣,让其巡抚辽东是不是有发配之嫌?”
朱存梧摆摆手,“好了,堵胤锡朕另有任用,说说其他人吧。”
朱谊源又道,“陛下,如今辽东尚未安定,辽东巡抚首在治军,次在治民,麟游侯朱存槊素来机警,又骁勇善战,可为辽东巡抚。”
王应熊一听,顿时急了,“陛下,我朝自立国以来,巡抚一职从未授予武臣啊,此不合祖制!”
朱谊源丝毫不让,“祖制?哪来的祖制?我大明如今陛下御极,只有太祖、世祖以及烈祖方可为祖,他们三位祖宗何时说过武将不可为巡抚的话吗?”
王应熊瞬间败退,瞪着眼睛给看戏的陈士奇打眼色,想让他帮帮忙,可惜陈士奇对此爱莫能助。
巡抚制正式出现是在宣德年间,你让太祖皇帝和世祖皇帝怎么说武将不能为巡抚的话?
朱存梧看完了戏,出来打圆场,“都是相忍为国,岂能大动肝火,就命朱存槊为辽东巡抚,治军抚民。”
······
北京既然已经收复,新的问题也呈现在面前,那便是国都否迁回北京。
对此,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就连南京的平头百姓,也要议论几句。
有远见的大臣自然知道北京的重要性。
北京是制衡关外的后方大本营,若是不放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就会导致边镇做大;
此外南直隶是东林党的大本营,朝廷在南京,多受江南士绅的牵绊,自然还是迁都的好。
江南等地的官吏,自然更想继续留在南京。
更何况人家也有理由,北京地处边陲,太过危险,北京两百年间历经土木堡之变和甲申之乱,实在不适合作为都城;
况且南京是开国时太祖皇帝定的都城,意义非同不一般。
两派吵得纷纷攘攘,好不热闹?
……
对朱存梧来说,如果是普通历史副本,那他肯定会迁都北京的。
北方代表了陆权,南方代表了海权,陆军是根本,而海军则是未来。
北京地处边关又临近沿海,定都北京则能海陆并重,如此大明不失根本,又掌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