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帝王论道群何处问黄庭

第94章 分封之议(下)(第2页)

 

听到朱谊源的禀报,朱存梧这才想起了如今的秦藩还有一位郡王呢。

 

众所周知,秦藩作为大明第一亲藩,自建藩以来一直传承艰难,多次出现大宗绝嗣和小宗入继的情况,仅仅二百八十余年间,就经历了十一代二十位秦王。

 

甚至于,还出现过镇国中尉继位秦王的离奇事件,可见秦藩传承的窘迫。

 

等朱存梧将自己的次子朱辅琰封为秦王,已经算是大明第二十一代秦王了。

 

而秦藩的郡王们,同样传承艰难,大多因为绝嗣或者入继大宗而除国,还有个别因各种罪行被废黜,到如今仅有永寿郡王一爵传承了下来。

 

就连朱存梧出身的永兴郡王,也在万历年间因为冒封事件而除国。

 

说来也够离奇的

 

永兴郡王爵始于秦愍王朱樉次子朱尚烈,永乐元年受封,正德二年第四代永兴王荣惠王朱诚澜薨逝,由于他的两个儿子早夭,按理说永兴郡国要被除名,但是永兴一脉并不甘心。

 

一众宗老先是请求秦王朱惟焯帮忙上书朝廷,想让奉国将军朱秉榉(朱存梧五世祖,即天祖)入继永兴王,结果被礼部给驳回了。

 

但是永兴一脉没有就此放弃,又说动了朱诚澜的王妃杨氏再次上书,乞求让朱秉榉继嗣,依旧被礼部驳回。

 

第三次,永兴王府凑钱贿赂了宦官刘瑾,在刘瑾的帮忙下,朝廷终于允许了朱秉榉继嗣,可惜敕书刚下发,刘瑾就倒台了,永兴王府反倒是面临被清算的命运,好在最后正德帝特许了此事,言说下不为例。

 

后来到了嘉靖四十三年颁布《宗藩条例》改革宗藩,郡王不被允许兄终弟及和嗣子继嗣,并且清查冒封的郡王。

 

其时朱秉榉已薨逝三十余年,其子朱惟熣(朱存梧四世祖,高祖父)袭爵,眼见一个个冒封的郡王被除爵关进了凤阳墙,朱惟熣战战兢兢好几年之后,终于在隆庆二年上书自首,朝廷为了树立榜样,特许其身死之后再除爵。

 

万历二年,朱惟熣薨逝,朝廷收回永兴王爵,将其长子朱怀填(朱存梧三世祖,曾祖父)降为奉国中尉,奉祀永兴王,再之后,就是朱存梧祖父朱敬铭、父亲朱谊鸿。

 

直到崇祯十六年,朱存梧护着秦王朱存极转进汉中,又斩杀了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和侄子李过,凭着这份功劳,加上秦王和瑞王作保,朱存梧才得以继嗣永兴王。

 

没一年,随着朱存梧晋封汉王,永兴王爵再次被除,不过这一次,整个永兴一系的宗室只会兴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