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帝王论道群何处问黄庭
第150章 封禅之地
泰山,巍峨雄浑,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
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泰山雄伟壮阔,在古时被视作太阳初升万物发育之地,具有厚重的历史沉淀,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冀近神灵之地。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上古时期,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禅。
《管子·封禅篇》曾有记载,“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
上古时期,诸多帝王无一例外,皆选择在此封禅,令泰山笼罩了重重迷雾,透发出无尽神秘气息。
春秋时期,孔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上古封禅大礼的遗迹,但却空留遗憾,未有所获。
后来,横扫六合的秦始皇,纵贯八方的汉武帝,都曾经在泰山举行过旷世的封禅大典。
只可惜,随着末法之世到来,天地枯竭,以往不知高有多少万丈、可与昆仑一较高下的泰山,也急剧缩小,最低时仅有数百丈。
即使这样,泰山依旧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独属于泰山的座右铭。
直到六百年前,宋真宗赵恒恬不知耻地封禅了泰山。
自此,笼罩泰山的重重迷雾烟消云散,神圣地位被打破,泰山的地位一落千丈。
以至于三百年前,大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有明一朝不得封禅。
再到如今,泰武皇帝朱存梧违背祖训,将要驾临泰山封禅。
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封禅泰山,朱存梧可谓是煞费苦心,将历史上多位皇帝废黜帝号,甚至将宋朝打入尘埃。
其实对于朱存梧本人来说,目前建不建气运皇朝,影响不太大,纵是证道之后再建立,也并非不可。
但是对他本人不重要,对大明却很重要。
没有气运神朝的国运加持,在灵气彻底复苏之前,宗室和一些老臣走不远,军队中也难以诞生强大的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