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别哭,还有!(第2页)
原料依旧是从城关县缴获回来的高强度高碳合金钢。
林壹将其固定在已有的日式车床上,首先需要对它进行粗加工,林壹用车刀一毫米一毫米地精切钢锭,使它逐渐成型。
这个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期间不能分散一丝一毫的注意力,对技工的素质要求极为严格!
期间,为控制主轴热处理的硬度,林壹亲自配比了淬火油,在热炉中加热至850度后浸油淬火,随后将半成品转入火灰中回火稳定晶体结构。
很快,主轴也成型了。
林壹非常满意。
接下来是丝杆、导轨和滑座。其中,导轨的研磨需要人工刮研,这个过程也极其考验技工的技术。
需要技工用蓝墨涂在基准平台,再反复摩擦导轨,每次看到蓝点,就用刮刀去除高点。如此反复上百次,直到整个轨道平整到“拉一张纸都出不来”!
可以说,全国都找不出几个能干这活的师傅。
林壹恰好能干,他年轻时,就干过这活,而且精度要求比这还高,只不过后来林壹就用电脑控制了。
如今再干这活,林壹只觉得非常熟悉。
处理完导轨,接下来是螺纹传动的丝杆,林壹不紧不慢得用日式车床不断切削,配合特制的梯形螺母,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搞定了。
滑座更容易,林壹只花了三个小时便弄完了。
然后是电机和动力系统,这一套部件比较棘手,其实涉及另外的技术领域,林壹也能搞,就是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专门造一台电机,时间上得不偿失。
所以林壹派人从缴获的日军卡车上拆了一台功率够用的电机,改装为车床的动力源。
为了减震,林壹又用橡胶垫片将电机座悬挂于独立框架,并用双皮带传动结构调节转速。配合他自已设计的三段变速箱,实现了快走、慢进与反转等基础功能。
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