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俄制八二炮,研制成功!(第2页)

 

在国内,仅有少量精锐部队拥有,还未大面积得到俄国人的援助。

 

毕竟连俄国人自已也才刚刚装备上两年不到。

 

如此优秀的迫击炮,他们自已都供不应求,怎么可能优先援助给别人。

 

林壹戴上防尘罩,站在技工们面前,声音沉稳而有力道:“今天....我们就是要靠自已,把俄制八二炮造出来!不光如此,我们还要造得比俄国人更好!”

 

他一边说,一边从操作台上抬起一段刚刚热处理完的钢管,它还泛着高强度锰钼钢的黑蓝色光泽。

 

林壹缓缓举起钢管的一端,敲了敲:“集中注意力,开始了!我们要先用车床粗加工,内径留下0.5毫米的余量。注意,外径的同心度要控制在0.1以内,否则后面拉不了膛线!”

 

“第一步,先钻中心孔。”林壹带他们走到一台深孔钻床旁,指着工位说:“我们用的是带浮动夹头的双刃钻头,从两端同时钻孔,保持直线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注意润滑,一旦干切,整根钢管就报废了。”

 

车间里响起轻微的笔记声,有人在本子上写下:“双端钻削、直线误差≤0.2”。

 

“第二步,用内膛铣制膛线。pm-37的膛线是四条右旋,等距,膛深0.8毫米,螺距300毫米,铣完之后要用磷化液进行防锈处理,防止膛蚀。”

 

林壹手指着内膛铣床的刀头,强调道:“走刀速度一定要稳,转速不能快,要听刀头的声音,一有啃刀迹象,马上停机检查!”

 

说完,他让几名技工轮流上手尝试。

 

每一个人上机前,他都会亲自确认刀具、冷却液、参数设定是否无误。

 

有人小心翼翼地下刀,林壹就在一旁紧盯进刀表盘,声音不高却极有威压地提醒:“进刀太快了——回退,重来。你不是在挖鼻孔,这是炮膛!”

 

如此几次,技工们的刀越来越稳,炮管也就完工了。

 

别看炮管成型得快,如果是外人来搞,这其中的工艺细节绝对把握不到位。

 

只有像林壹这样的老师傅,才能把握得住。

 

火炮最重要的就是炮管,炮管搞定后,接下来就到了焊接组装环节,这里其实也有一些门道。

 

在林壹的要求下,一些技工很快就按照图纸,加工完底座和双脚撑架。

 

林壹亲自拿起一块铣好的支架,仔细对比脑海中的图纸,沉声道:“这一块的焊缝要做满焊,不能虚焊!迫击炮的后坐力虽然小,但如果出现微裂,开炮后的微跳,都有可能会让整个支架断开,造成严重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