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让‘水窑厂制’成为军工界的标杆(第2页)
但林壹只是指着机匣尾端滑轨的位置轻声问道:“知道为什么会有拉痕吗?”
看着林壹严肃却又温和的表情,年轻技工松了口气,“应该是我手快了。”
林壹摇头,“不对,这道拉痕说明你拉机柄与导轨公差时,控制得太紧。热处理回火之后,边缘毛刺也没有处理干净,磨合时就容易出现这问题。还有,枪栓导柱的圆角过渡太急了,应该再倒0.5毫米的倒角,过渡缓一点,才能减磨干净。”
同一组的技工们立刻围拢过来,听得神情专注。
接着,林壹翻到枪管底部,轻轻敲了一下刺刀卡笋的焊接点,当听到一声干涩的回响后,又皱了皱眉头。
“还有这个——你们焊得太粗糙了,以后把焊点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热影响区会更小,枪管外壁才不会因高温变形。别怕手不稳,慢慢来,一定要把自身技术打磨到位!”
技工们频频点头,有人拿出笔记本记下。老许笑着感慨道:“还是您看得细,我们这群人光想着快,还真忽略了些细节。”
林壹将机枪轻轻合回,拉了两下枪机,当听到那熟悉、清脆的金属滑动声后,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不错,枪机的质量很高,继续保持。”
检查了一番,没再发现问题,林壹把枪放了回去,“目前我们的机枪质量应该比各大军工厂的仿制枪好,但与进口枪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只要把我刚才提到的细节都处理好,超越进口枪不是问题。”
“是!厂长!”
林壹望了一眼产线上众人认真的眼神,声音沉稳而激昂道:“希望咱们水窑厂造的枪,能一批更比一批好,力求将每一挺捷克式都做到极致!让‘水窑厂制’四个字成为军工界最高的代名词!”
众人肃然点头,满目热切,似乎都被林壹所描述的愿景打动。
大家干活的手,都有劲了不少。
林壹趁此休息了几天,每天只抽出极少的时间处理生产问题,机枪产线经过他的点拨,越来越好了,如今出产的机枪,质量已经逼近进口枪,虽然与他亲手造的枪还有一段距离,但确实进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