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新武器——俄制61-K式37毫米高炮!(第2页)

 

“这是....捷克式zB-53重机枪??还有....这是....俄制61-k高射炮??”刘科长瞪大眼睛,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林壹。

 

“您什么时候把这两件欧洲战场的大杀器研究出来了?”

 

“哈哈,就前几天吧,好了老刘,我要抓紧时间把它们造出来了,现在征用产线没问题了吧?”林壹笑道。

 

“没问题....就是还感觉不可思议。”刘科长苦笑道。

 

林壹咧了咧嘴,没有再说话。

 

刘科长翻看图纸的间隙,一批从其他产线调来的技工已经就位。

 

他们都是生产捷克式轻机枪和迫击炮的熟练工,转过来造重机枪和高射炮问题不大。

 

林壹首先将他们分好组,还是老规矩,按照枪的零部件分,每1-5人为一组,专门负责一个部件。

 

车间内,一阵阵金属碰撞声传出。

 

林壹身穿深灰色工装,袖口挽起,正立于一张工位前,他从工具架上取下一块高强度高碳合金钢毛坯,重达八公斤。

 

这是即将成为捷克zB-53重机枪机匣的核心材料。他敲了敲毛坯边缘,清脆响亮的金属声让众人立刻安静下来。

 

“大家注意了,”林壹开始讲解,语气平稳而有力,“重机枪的核心在于承载能力和连续射击能力。这一块,就要求机匣毛坯,厚度、硬度、对称性必须远高于zB-26轻机枪。另外,别以为只是体型变大了,精度要求可一点没降,而且还要更高!”

 

他走到深孔镗床前,示意一名技工跟着他一起操作:“先定位两侧基准面,然后钻通导气孔与机匣纵贯孔——zB-53是气动式自动机,但因为要承受长时间持续射击,气室结构更复杂,加工深度和同轴度误差不能超过0.05毫米。”

 

旁边一位年轻技工忍不住问道:“厂长,我们做zB-26的时候,机匣不是只要铣出导轨和托弹槽就行吗?”

 

林壹点点头:“对,zB-26设计更轻巧,供弹在上,机匣结构偏窄;zB-53供弹在侧,是弹链式,机匣内部更复杂,还要留有安装快拆枪管的结构。”

 

“来!你们看这张图——”林壹将一张局部细图贴到黑板上,上面画的是机匣分解图,“这个位置,快拆卡槽,必须铣出一个梯形凹槽,角度要求±0.5°以内,否则枪管固定后会前后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