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武器——ZIS-3式1941型76.2毫米加农炮(第2页)
林壹微微一笑,“看来咱们厂的能人,越来越多了,眼也尖,这确实是俄制76毫米加农炮,但不是f-22,而是它的升级款!”
“升级款?”众人不解。
要知道,f-22已经是欧洲最优秀的加农炮了,还能怎么升级?
“注意看,我的这门炮采用了滑动式螺闭机构,这是不是极大简化了操作流程?也提升了射速?”林壹微笑道。
众人摇头,皆表示看不出来。
林壹苦笑一声,继续说道,“没事,看这儿,这段斜槽角度——23度,刚好处于人手自然拔插的力学最佳区间。”
“这个角度,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至少提升了50%的操作性。”
底下的技工们围着黑板站成半圆,他们虽然不懂林壹讲的这些,但都听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松懈。
“厂长,这炮管不是整根锻造的?”一名技工眯着眼,他的目光盯着图纸右下角的一节渐变线条,“这儿咋还有分段呢?”
“眼神不错。”林壹笑了,随手擦掉一处红字,换成新的。“这叫插套式膛身结构,是我在原炮的基础上改进的。为啥?因为整根锻造我们还压不出来,需要更先进的机床。插套式,我们能分段热处理、分段精车,这样合金钢的强度才能用得上。”
“不会影响威力吗?”
“不会,就是工序上麻烦了些,但还在控制范围内。”
说罢,林壹拍了拍手:“把高碳合金钢抬上来吧。咱们还是老规矩,从炮管开始。”
技工们立刻分头而动,吊车“哐”地一声,将刚进炉的合金钢锭吊上工位。
炉温已经升至一千一百度,铁水翻腾如浪,火光映得每张脸都赤红。
林壹挽起袖口,站在炮管初胚前,亲自划线打样。
他一边带着技工们干活,一边讲解膛线的渐进角:“这门炮的膛线也是四条右旋,渐进角从零点八度缓变到一度一五,这种设计能更好地咬弹,同时延长炮管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