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水窑厂第一门76毫米加农炮(第2页)
再比如炮盾边角的打磨,他也要做到没有一点毛刺飞边。
可谓是吹毛求疵到了极点。
很快,又过去了一天,车间里钢火铿锵,机械轰鸣。
第一根加工完成的炮管被挂上吊钩,缓缓放置在校验台上。
林壹摘下护目镜,露出半分疲惫之色,扫视着这根由技工们独自打造出来的炮管。
他沉默片刻,缓步走近校验台,戴上手套,伸出指节轻敲炮身,清脆的金属颤音如同细雨敲铁,干净、毫无杂响。
“不错。”他轻声开口,目光却炽热,“比之前的都要好!”
他俯下身,视线沿着炮管纵向游走,接着用内径规与千分尺逐段测量,手法又快又稳,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技师在和钢铁对话。
“内膛光洁度在rA0.8以下,线膛深浅一致,起跳角精度控制在了0.05以内。”
“膛线....等距螺旋,线深0.85毫米,边缘锋利,无毛刺无卷边。”
“好...很好!”
“你们知道这根炮管一旦上了战场,意味着什么吗?”
众人看着林壹,等他继续说下去。
林壹沉声道,“意味着,一发穿甲弹能在一千五百米开外,精确命中敌军坦克的侧翼!俄国原厂都未必能做到这一步!”
他站起身,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许,“你们干的活,比我预期得还要好!”
听到林壹的话,原本紧张的炮管组,此刻喜极而泣。
这些天,他们至少加工出了十几根废炮管。
这是唯一一根成功的。
接下来,林壹逐一检查其他零部件,相比于炮管,zis-3的其他部件,加工难度要低一点。
林壹一一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问题。
很快,组装开始。
粗壮的起吊臂缓缓启动,伴随着链条卷动的清脆响声,炮管缓缓升空,被送到x型焊接炮架附近。
“先装炮尾连接环。”林壹一边说,一边戴上手套,接过刘科长递来的高精度锁合环——这是他们采用液压锻压后精车出来的合金钢件,扭力精确,闭锁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