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研制新武器——107多管火箭炮(第2页)
林壹语气平稳,却如石落深潭,激起技工们一阵细细的骚动。
“火箭炮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人低声问道。
林壹让周洋把之前那门粗制滥造的火箭炮送到车间里来。
“我们这次要造的,比这门更精细,大家且看一遍,感受感受。”
在林壹的认真介绍下,技工们终于对火箭炮有了一些认知。
“我们先把发射管造出来。”
很快,仓库里拉来一批中碳合金钢棒料,经过切割、标定之后,技工们熟练地将其装入车床。
林壹亲自在第一根钢料上做演示。他稳稳把住车刀,粗车去料,再用精镗机扩孔至107毫米标准口径,随后换上超硬合金刀具进行内壁光整加工。
每一根发射管的内壁都必须达到镜面级的光洁度,他用手电筒照进管内,一眼就能看出哪一段光滑,哪一段稍有毛刺。
“内壁粗糙度控制在0.2以内,否则点火时尾焰乱流,会影响弹道稳定。”说完,他拿抛光棒进管,亲手示范最后一道软磨工序。
十二根发射管完成后,他领着技工们开始搭建焊接平台,用角尺、钢规、激光吊线仪确认每根管子的位置与角度。
蜂窝状结构采用高锰钢骨架焊接,结构稳定、抗热胀。他特意设计了前后两层固定环,加强了整体刚性,防止长时间齐射后出现结构位移。
“每根管子在焊接前都要单独试装定位器。”林壹低声说,“不能差一毫米,不然打出去角度全乱。”
他一边校准,一边让技工们配合焊接分段钢梁,随后再用电渣焊补强内环,最终整个平台一体成型,重达数百公斤,不偏不斜。
火箭弹的制造从滚压弹体开始。他选用的是热轧中碳钢板,在滚轮模具下成筒状,再纵缝焊接,进入热处理炉中正火,调控硬度和韧性。
出炉后,每一枚弹体都要过一道检测,确保无微裂与夹杂。
喷管设计极为关键,林壹带人钻出四个对称喷孔,喷口角度控制在7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