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家祖是曹操轩辕浩然
第116章 庞统三问(第3页)
“因失了民心。
齐人念田氏旧德,宁死不降,故即墨虽小,却成铁壁。”曹轩脱口而出道。
“昔日武王伐纣,孟津之会诸侯八百,为何独等‘白鱼入舟’才发兵?”庞统继续问道。
曹轩心头一震,这是考校“天命与人事”的权衡。
他望向山间浮动的云雾,忽然想起诸葛亮在当阳桥说的民心即天命,便道:“因武王要等天下人共见天命所归,方举吊民伐罪之旗。”
“世子果然聪慧,所以庞统的第二问便是要告诉世子,切莫操之过急,现在大汉民心未失。”
“那我曹家的天命何时才能到呢?”
“哈哈,世子此言差矣。
天命其实不是等来的,而是通过持续的积累民心、壮大实力,让天下人“共见天命所归”。”庞统大笑道。
“轩谨受教。”曹轩恭敬的回道。
庞统虚扶起曹轩继续侃侃而谈道:“用务实的政绩做底子,再覆上“天命”的虚壳,让百姓从“得利”到“信服”,层层递进,这才是一统天下之道。”
“如此说来,那刘备的路岂不是越走越窄?”
“正是此意,刘备越标榜“仁义”,便越要受困于“仁义”,这是他自己锻造的枷锁,永远都解不开的。
这天下棋局,看似诸侯相争,实则是人心的较量。
刘备高举‘仁义’大旗,表面风光,实则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庞统轻叹一声道。
“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哈哈,世子缪赞了,前两问是士元为天下人问的,这最后一问是士元为自己而问。”
“先生请说。”
“若庞统投曹,不知世子该如何待我?”
“管仲比于齐桓公,先生之策,必言听计从;先生所需,定倾尽全力。
但求先生莫学许攸,恃才傲物;也莫效田丰,刚愎自用。
你我君臣相知,当如鱼水,共图大业。”曹轩一本正经的回道。
“甚好,既不画空饼,也不唱高调。”
“这么说,先生是答应了?”
“不然呢?”
“多谢先生。”曹轩大礼参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