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应对之策

王朗最近的日子很难过,自他带头劝进曹轩称帝后,便如同被卷入了一场狂风暴雨,舆论的漩涡将他狠狠地抛向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天下士子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走在洛阳的街头,王朗总能感觉到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盯着他,那目光中满是鄙夷与不屑,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刀子,割在他的身上,现在的王朗出门恨不得都得穿斗篷。

 

回到府上,本应是他躲避外界纷扰的避风港,可如今,就连家中的下人,在面对他时,眼神中也多了一丝异样。

 

“该死的诸葛村夫,某定与他不死不休。”王朗恶狠狠的话语在书房中回荡,他抓起案上的文书撕成碎片。

 

“景兴,莫要动怒,你的一片忠心,魏王已看在眼中,绝不会让你白受这些委屈的。”站在他身旁的钟繇低声劝道。

 

“元常兄,你是不知?

 

那该死的诸葛村夫竟将我劝进之事编成歌谣,教小儿传唱!说我王朗食汉禄三代,却做了魏王的鹰犬!”

 

“村夫之言,不过是激将法罢了。

 

景兴忘了?当年你在会稽拒孙策,坚守孤城一年,天下士子谁不赞你风骨?如今几句流言,却反倒乱了心神?”

 

王朗喉间发出一声闷响,颓然坐倒在椅子上,轻叹一声道:“最令我心寒的是那些所谓的大儒们,他们宁可相信一个叛贼的话,也不肯睁眼看看这天下究竟是何等光景?

 

当年董卓乱政,洛阳付之一炬,是先王迎天子于许都,才让五经博士重登讲坛;官渡之战,袁绍坐拥河北四州却纵容兵卒劫掠,又是先王平定河北,让流民归乡耕读。

 

还有如今魏王殿下,平乌桓、定荆州、安凉州、推新政,这些功绩,难道抵不过诸葛亮几句摇唇鼓舌?”

 

钟繇捻着胡须的手顿了顿,然后方才缓缓回道:“景兴还记得郑玄公临终前的话吗?

 

建安五年,他病笃时曾说:“经义在济世,非在殉死”,那些腐儒捧着竹简书呆子气,只知死守‘汉贼不两立’的旧说,却看不见关陇千里沃野已三年无战事,看不见淮南农户今年新收的粟米堆成了山。

 

景兴此举,非为私利,乃为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