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应对之策(第2页)
“元常兄,你真是如此想的?”王朗激动的问道。
“此话乃魏王亲口所说。
为兄此次来景兴府上,就是为了传话的。
魏王读完景兴的劝进表后,非常动容,当场便对左右说:王景兴之文,字字皆是苍生念,非为一己功名。
景兴就放心吧,待魏王登极,开馆修史时,自会有人为你正名。”钟繇笑着回道。
“多谢魏王体恤!”王朗猛地起身,他双手抱拳,对着北方深深一揖道。
待直起身时,王朗的眼眶已泛红。
“某原以为,这满朝上下,唯有元常兄还懂我几分。却不想魏王竟能看透我肺腑。”
“哈哈,景兴兄能解开心结,为兄也不算白跑一趟了。”
“元常兄,如今士林中对于改朝一事议论纷纷,阻力很大,您觉着魏王下一步会如何走?”
钟繇摇了摇头道:“圣心难测啊,但为兄觉着魏王乃谋定后动之人,既然敢做,那肯定还有后手,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但愿如此吧…”
“其实解决此事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以民意压倒舆论。
那些士子骂得再凶,终究是躲在书斋里空谈。
可百姓要的是什么?是春种时有牛耕,秋收后有仓廪,是走夜路时不必怕盗匪,是孩童能进学堂识几个字。
这些东西,刘协给不了他们,而孤却能给他们。”曹轩放下茶盏缓缓说道。
“这便是魏王安排调查民意的深意?”贾逵满脸敬佩的说道。
曹轩点了点头道:“早在出征之前,孤早已命人走遍兖、豫、冀三州,访了两千余户农家。
你看这里,陈留郡的老农说:只要能安稳种三年地,谁坐龙椅都一样;颍川的塾师写道:生员们盼着新朝能修校舍、增学田;就连南阳的猎户都念叨:要是关卡少了,兽皮能卖个好价钱。
而且为了取信百官,孤还特意安排校事府的探子,把家庭地址、家中情况等如实记录下来。
有了这些东西,那些酸儒拿什么和孤斗?”
“魏王英明。
这些记录,字字皆是血泪啊。
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子,终日高谈春秋大义,却忘记了他们今日所得乃是谁来供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