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太学生徐庶(第2页)

 

“豪家大族说部曲是‘家生子’,就该世世代代伺候他们。

 

朕偏要让他们看看,连宫里的宫女都能堂堂正正离宫,做个有户籍的百姓,他们那些部曲,凭什么不能?

 

只有这般,将来我们才能完全斩断世家大族的私兵来源。”曹轩苦口婆心的解释道。

 

“陛下的苦心,老奴明白了。

 

陛下放心吧,老奴定会全力促成此事的。”

 

“善…”

 

邸报这东西自从诞生的那一日起,首先便宜的便是洛阳城的百姓了。

五更天的露水还挂在朱雀大街的槐树上,报童们已经背着沉甸甸的布包穿梭在巷陌里,木梆子敲得清脆:“看邸报咯,青州私盐案审结咯!宗室降爵发配汉中咯!还有前朝献帝刘协的封赏诏书。”

 

作为第一批进京入太学的学生,徐庶和石韬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住在洛阳。

 

这二人因为早有贤名,所以曹轩特批二人可以直接入洛阳太学。

 

来到洛阳这三个月,看邸报已经变成了这二人的习惯。

 

徐庶放下手中的两个铜板,报童很知趣的便送来了一份邸报。

 

“今日的来得早。”石韬接过邸报笑着说道。

 

徐庶突然停在“盐铁司新制盐秤”的插图上,不禁轻叹一声道:“没想到青州大案这么快便结案了?”

 

“元直兄是觉着有些仓促?”石韬咬了口胡饼笑着问道。

 

“阮刺史十月查案,十一月便审结,中间御史台、刑部、都察院五次复核。

 

此案的所有细节皆公之于众,从各家私盐的运销路线,到涉案官吏的受贿清单,甚至连盐民血状上的指印,都拓在邸报附页里。

 

如此速度,要是再多苛责,那就是没事找事了。

 

我只是惊叹于新朝的执行力,想当初我在荆州时,南阳有户豪强强占了邻村的灌溉渠,百姓告到郡府,太守说‘需查访’,这一查就是半年。

 

等再去时,渠水早改了道,豪强的庄园里稻浪滚滚,告状的百姓却连种子都赔光了。

 

如此一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徐庶将邸报轻轻合上,长叹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