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难又如何?(第2页)

 

法正捻着卷轴的手微微发颤,目光扫过“凡有田者,无论士庶,按亩缴银,丁役折银入赋”这行字时,呼吸都重了几分。

 

这竟是要将延续数百年的“士绅免税”旧例连根拔起。

 

“陛下,您这‘春贷秋还,取息不过两分,州县官私加者斩’,这是要掐断所有子钱家的路子?”法正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激动。

 

曹轩指尖敲了敲案上的茶盏,缓缓说道:“先生在成都见过农户借高利贷吧?春荒时斗米千钱,秋后还不上,就得卖儿卖女。

 

朕这青苗贷,由国库出粮,利息定死三分,州县官敢多要一个子儿,朕就拿了他的乌纱帽,如此实施下去,既得让百姓能活下去,也能让朝廷多谢收入。”

 

“若是有人故意不还呢?”

 

“朕这青苗贷,借的时候要五户联保,写清楚‘田契作押,逾期三月,田产入官’,你觉得哪家农户敢拿自己的良田做赌?

 

若是真的遇到大灾,不还也就不还了,朕这个皇帝还不至于跟遭了灾的百姓计较这点粮食。

 

今年春季,关中因为战乱、旱灾,百姓们连种粮都没了,朕命文和先生放了八百万石粮,有人说‘国库会空’,可秋收时,百姓自发把新粮送回官仓,还多了两成,你信吗?

百姓们其实比谁都懂,谁真心对他们好。”曹轩一脸骄傲的回道。

 

“陛下英明,只是这‘大灾免赔’,得有个章法。

 

若是有人借‘灾’骗贷,或是官吏勾结虚报灾情,怕是会乱了规矩。”法正笑着补充道。

 

“先生所言甚是,朕记下了,明日就补充进去。”

 

“陛下过誉了,外臣还想请教一件事。”

 

“先生但说无妨。”

 

“这官绅一体化纳粮法要想实施下去,恐难度甚大,而且如今天下未平,外臣觉着此时时机未到啊。”法正轻叹一声道。

 

曹轩放下手中的茶盏,摇了摇头道:“先生的意思朕明白。

 

世人皆觉着官绅阶层才是王朝统治的支柱,他们掌握着知识、舆论与地方权力,一旦集体反对,轻则政令不通,重则引发官场动荡,甚至威胁王朝的统治根基。